社論-全球正重蹈1930年代高關稅的覆轍
在川普保護主義的思維下,關稅的戰國時代即將來臨。圖/美聯社
對於美國總統川普接連調高關稅,近來歐盟、加拿大、墨西哥及中國大陸紛紛反制,然而只要有人反制,川普立刻加碼,例如歐盟對自美進口的威士忌課徵50%的關稅,美國馬上拿歐洲葡萄酒開刀,一舉把關稅上調至200%。加拿大日前反擊,川普二話不說,馬上把25%的鋼鋁關稅倍增至50%。各國相爭日烈,全球自此不安矣。
尤有甚者,川普還要在4月2日實施對等關稅,基於同仇敵愾,各國結盟抗美是極有可能的,以此而言,這場關稅戰爭將呈燎原之勢,這和1930年美國總統胡佛爲提振經濟所採取的高關稅手段如出一轍,後患無窮,1930年美國通過斯穆特-哈里法案(Smoot-Hawley Act)把關稅調升至60%,在各國高築關稅下,引發了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
美國並沒有因爲調高關稅而繁榮,反而出現連續四年衰退,自1930年到1933年的經濟成長依序是-8.5%、-6.4%、-13.0%、-1.2%,美國勞動力有四分之一找不到工作,在這個蕭條的環境下,胡佛連任失敗,羅斯福以新政贏得民心。這一段歷史說明調高關稅非僅救不了自己,還會拖累全世界,這也是何以二戰結束不久,美國迫不及待與主要國家簽署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連年調降關稅的原因。
歷經半個世紀八個回合的貿易談判,隨着市場開放,關稅調降,在市場那一隻看不見的手引導下,全球生產、貿易快速擴張,依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統計,近半個世紀(1973~2023)全球商品出口成長40倍,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成長最快的年代,之所以擴張的這麼快,帶動科技、半導體的發展,進而消除貧困,自由貿易厥功甚偉。遺憾的是,在川普保護主義的思維下,如今自由貿易已奄奄一息,關稅的戰國時代即將來臨,國際間合縱連橫,遠交近攻,弱肉強食的歷史也將捲土重來,這自然是臺灣的惡夢。
川普一直覺得各國佔美國的便宜,事實上,從世界貿易組織的關稅年報可以發現,以2023年而言,美國「非農產品」最惠國待遇的關稅稅率3.1%,若以進口值加權所估得的實質稅率只有2.1%,其他國家很高嗎?非也,歐盟實質關稅稅率2.3%、中國大陸2.2%、加拿大2.2%、新加坡及香港是零、日本1.0%、臺灣1.4%,看來這些國家並沒有佔美國的便宜。
這份年報裡是有一些實質關稅稅率較高的國家,但他們都是正在發展的國家,情有可原,例如印度2023年的「非農產品」最惠國待遇的實質關稅稅率9.0%、巴西6.7%、阿根廷10.3%,然而翻開歷史,各國在工業化過程當中,誰不曾以關稅來保護自家產業?不過,今天的美國已是世界最富裕的國家,怎可以再重返保護主義的老路?
遺憾的是,過去十年(2014~2023年),美國最惠國待遇下的蔬果關稅已由4.7%升至5.3%,石油由1.3%升至6.5%,運輸設備也由3.1%升至3.4%,其他就不一一列舉了,這自然是川普第一任開疆拓土的成績,川普第二任攻勢更凌厲,稅率更高,已和斯穆特-哈里法案(Smoot-Hawley Act)不分軒輊,如此看來也就更危險了。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日前調降美國及全球經濟成長,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由3.3%下修至3.1%,美國、歐元區都下修,其實,不待國際機構調降,從1930年代美國這一頁歷史就可以明白,保護主義沒有贏家,當各國互相報復,隨着關稅一路調升,大家豈有好日子過?
歷史學者保羅甘迺迪說:「不同年代不同國家所犯的錯誤,經常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川普、胡佛相距近百年,但思維如出一轍,胡佛引來蕭條,川普能不重蹈覆轍嗎?值得深思。衆所周知,臺灣是兵家必爭之地,看來池魚之殃已無法避免,府院高層得做好上談判桌的準備,只有以歷史的視野爲立場,而非以短期的利益做籌碼,方能讓臺灣所受到的傷害降至最低,盼賴總統深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