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臺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

中國時報社論

即將卸任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宣稱「臺灣從來就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並說這是美國從雷根政府30年以來的對臺政策。蓬佩奧改變美國「一中政策」的一貫說法,在臺、美、大陸三方都引起爭議。蓬佩奧新說法符合綠營立場,但民進黨並未見獵心喜,反而顯得左支右絀,正凸顯民進黨在美國政權交替期的尷尬。

川普敗選大勢已定,處於看守狀態的蓬佩奧話語權與分量已大不如前,連國務院發言系統都不埋單,次日就另起聲明,重申美國一貫「一法三公報」的「一中政策」。美國知名中國政策學者也評論「蓬佩奧的說法可以『跳過』」。

蓬佩奧的論述基礎來自1982年8月17日,時任美國國務卿舒茲發給美國在臺協會處長李潔明的密電,也就是《對臺六項保證》,申明美國並未改變關於臺灣主權立場的同時,也表露將繼續對臺軍售。這是對中美建交公報的重要修正,藉此鞏固臺灣的軍事能力和統治權,以避免被中共併吞。30年來大陸一直不承認此一秘密文件的合法性,但美國共和、民主兩黨都遵守這項總統命令。去年川普政府將《八一七公報》解密,表示美國不再對協助臺灣提升自我防衛能力的政策密而不宣,改採戰略清晰立場。

蓬佩奧新解藍綠低調

蓬佩奧關於臺灣主權的論述,的確與美國官方一貫政策相當不同。首先,中華民國早在1949年就失去對大陸地區的實質掌控權,但國際社會一直到1971年才轉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在此之前,治理臺灣的中華民國都是「中國」的代表政府。美國與中華民國的邦交更持續到1979年才中斷。從國際或是美國的角度來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80年代以前並無疑慮。

即使1979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改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所涉及的僅是政府承認問題,與臺灣主權歸屬並無牽涉。也就是說,倘若美國在1979年以前承認當時代表「中國」的中華民國對臺灣之主權,則1979年之後臺灣仍屬於「中國」,才符合國際法邏輯。

不過基於政治現實,美國在兩岸主權上採取模糊策略,透過「一法三公報」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但在英文文本中也表示「認知」,而非「承認」中方關於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說法。蓬佩奧拋出「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說法後,國務院另起聲明重申美國傳統「一法三公報」的「一中政策」,顯示蓬佩奧的論述不會是美國的長期政策。

具體來說,從《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日本降伏文書》、《舊金山和約》到《中日和約》,一系列相關國際法文件都清楚顯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從客觀來看,中華民國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是不爭的事實。美國奉行30餘年的雷根《六項保證》也證明了美國不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臺灣的統治權。

值得探究的是,蓬佩奧拋出臺灣主權新解,藍綠兩黨的態度耐人尋味。「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向來是民進黨的主張與理念,理應歡欣鼓舞,蔡政府的反應卻雲淡風輕,不敢跟着蓬的立場走。如果是在美國大選前或是川普勝選後,民進黨想必將張開手臂熱烈歡迎,在國內大肆宣傳。如今輕描淡寫的做法,顯示蔡政府押寶失敗後不得不退居戰略守勢。至於國民黨的錯誤比民進黨更可怕,完全未抓到問題核心,仍處於拜登勝選,期待美臺關係轉變,有利於國內環境的喜悅,卻未反駁蓬佩奧的說法既不符國際法,也不符合國民黨的主張。

冒進反中的困境已現

用白話文說,臺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但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同屬一中,兩岸同屬一箇中國。就政治關係而言,臺灣不是中國,就文化、血緣、經濟而言,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兩岸的政治分歧要用和平、融一的方式尋求解決。

從蓬佩奧「臺灣從來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說法及後續發展來看,過去4年,讓臺、美、大陸三方鷹派聲勢高昂的情勢可能改變。共和黨即將在野,民主黨會繼續與中國競爭,卻會行穩致遠,中美對抗火花可望減少,而民進黨政府冒進反中的困境已經出現,RCEP的衝擊不是大內宣所能化解,這是國民黨的機會,就看能否抓住機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