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正確理解大陸2024政府工作報告的意涵
圖/新華社
大陸年度重要政治活動,全國政協人大「兩會」於3月4日、5日先後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也發表了他上任來的首份政府工作報告。雖然今年兩會有些變革引發諸多揣測,例如兩會開會時間縮短、人大會議閉幕後總理記者會取消等,但對臺灣來說,更重要的,是如何掌握大陸施政意圖,以作爲我制訂對陸政策的重要依據。
基本上,由於大陸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延任,因而此次政府工作報告揭櫫的諸多政策,不但延續2021年「十四五」規劃的內容,更體現了去年底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然而,此次堪稱四平八穩的政府工作報告,仍蘊含了許多值得探討的訊息。
首先,經濟增速目標,反映大陸當局迴歸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思維。雖然國際各主要機構都認爲今年全球貿易都將優於去年,但由於大陸內部房地產、地方債等結構問題仍難解,再加上生產要素成本增加、產能仍存在過剩,因而多個國際機構預估,今年大陸GDP增速約在4%~5%區間。然而,大陸當局設定今年GDP增速爲5%左右的同時,亦強調要實現此目標並非易事。換言之,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訂定的「穩中求進、以進促穩」經濟政策指導方針下,大陸當局透過設定較高經濟增速目標,施政將更多聚焦於經濟建設,包括房地產等經濟沉痾的調整,以及新經濟增長體系的建立。
其次,經濟政策內容,凸顯大陸今年經濟增長仍多仰賴政府帶動。大陸去(2023)年的GDP增速爲5.2%,雖然超於5%的預期,但由於2022年基期較低,且檢視拉動GDP的「三駕馬車」可以發現,大陸去年投資主要仍依賴政府拉動,民間投資、消費雖然是大陸經濟增長主要動能,但仍存在需求不足問題;外貿方面,明顯動能不足。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幾項重點工作,例如公共預算支出比去年增加1.1兆(人民幣,下同),地方專項債由去年的3.8兆調高到今年的3.9兆,發行1兆的長期特別國債(未來數年也將持續發行),都凸顯大陸當局仍希望透過政府投資帶動全社會投資的思維。此外,根據大陸官方數據,雖然大陸去年外國直接投資,按人民幣計僅下降8%,仍優於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的衰退18%,但如何消除外商對投資大陸的疑慮,特別是落實政府工作報告所強調,今年開始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賦予自貿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等更多自主權等舉措等,在在都考驗大陸對外開放政策的一致性和協調性。
最後,產業政策方向,意味大陸推動產業升級轉型的決心。事實上,大陸自2006年啓動的「十一五」規劃,就已強調要透過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帶動產業的升級轉型。具體來說,就是揚棄低附加價值、低廉勞動成本、高污染、高耗能的經濟發展方式,向全球產業鏈的高附加價值端延伸。但由於產業的升級轉型不僅涉及國內體制的改革,更受到國際供應鏈的影響,因此產業升級轉型的成效一直不如預期。
然而,美國自2018年啓動的貿易戰乃至科技戰,雖然對大陸產業發展造成莫大沖擊,卻也讓大陸當局下定決心,透過科技的自主創新,推動產業的升級轉型。因此,不論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亦或政府工作報告,都將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新質生產力列爲首要任務,象徵大陸當局不再只追求經濟「量」的增長,而是「質」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着力發展新技術,創造出新興和未來產業,透過新賽道的開啓,在全球科技產業領域,例如智能網新能源車、氫能、新材料、量子技術、生命科學、低空經濟、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實現從跟跑、並跑,向領跑的飛躍。
除此之外,由於今年大陸大學畢業生預估超過1,170萬人,再加上農民工就業,以及往年未任職、今年轉職等,就業問題已成爲大陸當局的軟肋,甚至可能影響其治理的穩定性;因而今年設定的城鎮新增就業規模,由去年的「1,200萬人左右」調整爲今年的「1,200萬人以上」,這個積極的就業目標,代表「穩就業」爲今年大陸兜底民生的重中之重。由於大陸去年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54.6%,勞動密集的服務業吸納就業能力較強,因而今年服務業的恢復和發展,將是大陸「穩就業」政策是否能落實的重要關鍵。
總的來說,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不但揭示大陸當局定調,大陸仍處於疫後經濟恢復期、產業結構調整期,以及發展戰略轉變期,因此,施政將秉持大陸領導人習近平2020年兩會強調的「不要折騰」。也就是說,大陸今年追求的將是不起波瀾的一年,因而不會提出違反經濟規律的過激政策。而這纔是此次大陸兩會甚或政府工作報告揭示的真正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