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不要操弄民間對立情緒

旺報社評

上海復旦大學畢業典禮學生出拳打老師,僅是偶發性個案,並未在大陸引起太多關切,卻在臺灣喧騰一時,只因爲這名學生姓夏,又被指認是臺生,網路上有人言之鑿鑿稱是藍營高層親屬,當事人雖很快否認,但傷害已經造成。網路發達、輿情複雜,認知作戰滿天飛,任何小事都有可能挑動社會神經。

全球大選 民粹主義蔓延

回顧2018年2月美國蓋洛普民調,53%美國人對大陸抱持好感,中美貿易戰開打後,從總統到國會、媒體、政府機構都對大陸極不友善,民衆對大陸好感度快速下滑。隨着美中戰略博弈激化,很多調查都顯示,大陸民衆對美國的負面觀感也迅速提高。

近年美國不斷傳出亞裔遇襲事件,一些施暴者行兇時高喊「滾回中國」。哥倫比亞大學華裔副校長兼發言人張本恩上個月上班途中遇襲,他在華盛頓出生、長大,「居然有人要我滾蛋」,令他感慨不已。報導下方的評論,不乏對亞裔滿懷惡意的話語,民粹之盛令人擔憂。

更讓人憂心的是,2024年是全球選舉年,世界上有超過一半人口會在今年迎來選舉。從當前全球政治氣候來看,「反精英」的民粹主義很可能進一步蔓延,民粹主義經常與極右翼聯繫在一起,極右翼勢力的崛起,將讓世界由全球化走向保護主義,社會進一步撕裂。

問題已經開始浮出水面。上個月歐洲議會選舉,極右翼政黨議席增加,尤其席位最多的德、法兩國,極右翼政黨席次都大幅增加。德國極右翼政黨另類選擇黨得票率比現任總理蕭茲的社會民主黨高出約2個百分點,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得票第一,遠高於執政黨復興黨。

接着舉行的法國國會大選,首輪投票國民聯盟再度告捷,與政治盟友共拿下33%選票,總統馬克宏的中間派陣營得票僅約兩成,還輸給左翼「新人民陣線」。美國今年大選,從首場電視辯論後的民調來看,民粹路線的川普佔盡優勢。俄烏戰事還在繼續,以哈衝突仍未結束。在全球局勢動盪不安的當下,肆意煽動,搞社會撕裂,後果可能極爲慘烈。

兩岸對立 官方更需冷靜

值得注意的是,民粹主義在兩岸問題上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臺灣演藝圈與文化界人士,往往因爲對大陸友善而遭轟「滾出臺灣」。曾與蔡英文拍片的網紅鐘明軒,也因到大陸旅遊而被小粉綠們「出征」謾罵至今。只要在網路上分享任何有關大陸的經驗,都可能引來口誅筆伐。難怪藝人何以奇在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說,大家好像在「獵巫」,好像去對岸拍片就是「被統戰」。大陸也有類似的情況,藍營政治人物與評論者往往被大陸網民批評爲「藍皮綠骨」,和臺獨「一丘之貉」。

在全球民粹浪潮與民進黨「倚美抗中」路線下,不僅兩岸官方失去交流管道,連民間都暗藏對立情緒。但愈是在這種時候,官方就愈應該冷靜。大陸公佈懲治臺獨22條意見,民進黨政府稱「90%以上民衆可能受波及」,陸委會將赴大陸及港澳地區旅遊警示提升爲「避免非必要旅行」的「橙色」,僅次於「不宜前往」的「紅色」。但臺灣不等於「臺獨」,負責任的政府應要求對岸釐清臺獨定義,保障赴陸民衆的人身安全,而不是挑動民粹情緒,擴大兩岸對立。

兩岸日漸緊張氛圍下,類似「宮廟囤彈藥」這類容易引發民衆恐慌的政策宣佈,應慎之又慎。澎湖越界漁船遭大陸海警扣押,兩岸輿論與官方發言也應就事論事,加強溝通,尋求儘速平和落幕。

全球面臨民粹主義興起與社會撕裂的威脅,兩岸問題夾雜其間更顯艱困。但愈是艱難處,愈是修心時。和平是兩岸主流民意的選擇,在這困難時刻,兩岸官方與民間需要更多冷靜,而不是情緒,操弄民間對立情緒很不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