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給呂秀蓮的和平論掌聲
旺報社評
有意角逐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共和黨提名的前國務卿蓬佩奧9月26日抵臺,這是他今年第二度訪臺。蓬佩奧前次訪臺曾主張外交承認臺灣,引起很大的爭議。蓬佩奧在臺灣名利雙收,無非是蔡政府以「抗中保臺」爲執政主旋律,美國反中政客有機會到臺灣扮演「抗中達人」,卻讓兩岸關係更看不到和平的曙光。
聽見臺灣要和平的聲音
在民進黨「抗中保臺」思維下,所有臺灣人在面對有關民主價值、國家安全、防衛政策等議題時,都必須成爲充滿戰鬥意志的「綠巨人」纔是勇敢的臺灣人。凡對大陸友善、抗中意志薄弱者就是「投降派」。在這個邏輯下,所有想參選的人都應該簽署「絕不投降承諾書」,向國人與國際社會昭告,面對中國大陸的威脅,將如同烏克蘭人般,堅決團結抵抗入侵。
但臺灣不是烏克蘭,更未遭到大陸武力進犯,所謂「絕不投降承諾書」,反而把臺灣所面對的情境「烏克蘭化」。諷刺的是,臺灣2300萬人不會成爲烏克蘭人,反倒更像俄羅斯人,面臨不甘不願上戰場的命運。曾經強悍的「戰鬥民族」如今踢到鐵板,俄軍無力阻擋烏克蘭軍隊絕地大反攻,普丁只得發出動員令,把更多俄羅斯人送上戰場。
戰爭讓俄羅斯人喪失爲國盡忠的意志,不再以身爲「戰鬥民族」爲榮,有護照的役男紛紛逃離這個國家。當戰爭缺乏正當性,人民就會拒絕上戰場,不用上戰場的人恣意發動戰爭,等於強逼人民逃亡。民進黨的「抗中保臺」像極了俄羅斯,掌權的人喊戰,搖旗吶喊的追隨者跟着喊「拒絕投降」。但如果兩岸真的發生戰爭,誰纔是上戰場的人,絕非坐上綠營高位的「太陽花鬥士」,而是沒有發言地位的年輕人。
抗中的歇斯底里症之下,有企業家出錢鼓動抗中,有外國政客撈錢煽動反中,還有學者越界訓練「黑熊勇士」,竹篙湊菜刀豈能把「黑熊」變英雄。還好,黑暗盡頭總有光芒出現,前副總統呂秀蓮喊出「和平保臺」,儘管聲音微弱,卻讓國際社會及大陸聽到臺灣也有愛好和平的聲音,而不是隻有喊殺喊打的戰鬥聲。
和平纔是最可貴的價值
戰爭與和平都是國家實現目標的手段,國家可以利用閱兵、軍演等準戰爭方式展現意志,很容易被看到,也很容易產生震撼效果,更可以激勵人心,戰爭喊得越震天價響,國家意志越容易被看到、被重視,對掌權者越有利。但和平出於理性,理性代表冷靜、不激情、缺乏羣衆魅力,理性的聲音發不出高亢激昂,鼓動人心的吶喊,不爲政客所喜。因而戰爭與和平總是處在不對等、不平衡的地位,即使人們內心向往「和平」,卻敵不過戰爭言論的輾壓。
「和平主義」,又稱「非戰主義」,是指反對戰爭、軍國主義(包括徵兵制及強制兵役)或暴力,追求以和平與非暴力方式解決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和對抗的一種思想。從19世紀出現「和平主義」以來,人類無時無刻不在發生戰爭,讓社會衝突論者相信,衝突纔是人類心所向往,只有戰爭才能解決衝突,和平之路得通過戰爭才能得到。特別是社會達爾文主義者,相信人類社會「適者生存」的原理,認爲戰爭對人類進化有利,種族殺戮成爲解決經濟與政治問題的方法。德國納粹已證明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可怕,人類不至於重蹈覆轍。
大陸官方一貫主張「和平統一」,武統是防止臺獨的工具,美國研判2027年臺海戰爭可能爆發,是政策評估的結論,未必真正實現,畢竟歷史上錯誤的政策評估早已汗牛充棟,戰爭與和平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和平纔是人類社會最可貴的價值,呂秀蓮的「兩岸和平論」,即使聲音微弱,卻是抗中聲音中最光亮的一聲。盼呂秀蓮以甘地自許,爲臺灣社會創造新的和平動能與價值觀。
呂秀蓮創造和平,曹興誠販賣戰爭,兩人人格與未來歷史地位早已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