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竭盡所能讓兩岸關係走出僵局

旺報社評

登陸參訪並拜會中共涉臺高層的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一行,順利結束行程返臺。夏立言認爲此行達到預期目標,非常成功,返臺時獨派僅有零星的抗議,正說明臺灣社會對此行樂觀其成。但兩岸冰封非一朝一夕所造成,推動兩岸關係走出僵局,紅藍綠各方都有責任,都要多做有益之事。

紅藍綠三方良性互動

夏立言此次的意義,不僅在國共關係層面,更在兩岸關係整體氛圍的好轉,北京、國民黨與民進黨三方都出現了良性互動的跡象。首先毫無疑問的是,國共互信得到積累和恢復,夏立言在大陸多次重申九二共識、反獨的既有立場。在臺灣,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也力挺夏立言,在九二共識問題上直指民進黨荒謬之處,國民黨內也不再像去年軍演後,對夏立言登陸傳出反彈聲浪。

2020選後,北京一度對國民黨兩岸路線出現懷疑和不滿,特別是王金平取消海峽論壇邀訪、朱立倫曾主張「親美反共」,更強化外界對國共關係生變的預判。不過,北京或許認識到2019年提出「謀統是九二共識之要義」、「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在臺灣引發的疑慮,所以此次並未提出令國民黨登陸團爲難的話語。另方面,藍營內部也逐漸認識到兩岸兵兇戰危,民進黨「抗中保臺」破功,國民黨必須站出來傳遞臺灣民意、反映在陸臺人訴求,才能扭轉危局。

在國共互信積累的同時,民共也出現可以對話的跡象。國臺辦主任宋濤首度表示,如認同九二共識,歡迎綠營人士到大陸,民進黨中央很快回應,歡迎宋濤來臺。儘管短期內宋濤來臺可能性微乎其微,紅綠立場亦南轅北轍,但民共之間至少產生了隔空對話的氣氛,值得珍惜。同樣,陸委會批准上海臺辦副主任李驍東來臺,雖然邀請方是國民黨執政下的臺北市府,但上海團願意遵循陸委會「低調、單純、安全」原則,相信也來自北京的拍板,這說明大陸對民進黨政府治權亦有所尊重。

經濟決定政治,兩岸紅藍綠的政治氛圍之所以轉暖,關鍵原因是疫後兩岸經貿、社會交流需求大增,大陸有穩住外資和供應鏈的急迫性,蔡政府也必須面對臺商、觀光業者對恢復兩岸交流急切的企盼。此次國民黨代表團除了在北京與陸方「談政治」,在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地都「談經濟」,相信夏立言透過與大陸臺商的深入對話,可以把更多訴求向兩岸執政當局反饋。這也再次證明,國民黨服務檯商、爲業界發聲,爲產業創造機會的用心。

對臺政策須感動人心

大陸須注意到,兩岸經濟關係這幾年受到疫情、兩岸政治、美中情勢等影響,出現不樂觀的訊號,包括兩岸貿易額下降、高端製造業脫鉤風險、中低端產業臺商加速流向東南亞等。2018年大陸「惠臺31條」一度掀起臺灣人「用腳投票」赴陸尋覓機會的熱潮,但疫情3年不僅打斷上述進程,也增加了臺灣民衆對大陸制度的負面觀感。

在此背景下,如何穩住兩岸經貿基本盤,吸引更多臺商、臺資特別是臺灣年輕人、頂尖人才登陸就業創業,不僅需要釋出新一輪惠臺利好政策,更重要是大陸治理效能的優化。

回到夏立言這次大陸行,固然綠營與其支持者未強烈反彈,但藍營支持者也顯得無感,主要是媒體報導都聚焦在夏立言與陸方對臺高層、省市主管的一場場官式拜會,不容易觸動人心。北京對臺需要令臺灣人「眼睛一亮」的新政策、新論述。相對於重申九二共識、民族復興等既有概念,反而宋濤歡迎綠營人士赴大陸的表態,更令人興奮。

不過,宋濤邀訪綠營的前提仍是九二共識,其實這個詞本身意涵在臺灣已經被窄化。反觀呂秀蓮提出「一箇中華、兩岸統合」、施明德提出「金馬和平特區」等論述,早就超越了國共語境下的九二共識,將兩岸前途的探討提升到新的高度。如果北京提出感動人心的對臺政策和論述,以務實、開放、建設性態度與包括綠營在內的所有臺灣人對話,兩岸關係的下一次突破就在不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