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開門迎陸客 遠離臺海危機
旺報社評
兔年春節後,兩岸關係剛剛出現一絲「春暖花開」跡象,就被麥卡錫可能訪臺與突如其來的美中「氣球風波」蒙上陰影。面對北京的善意與民衆普遍期待遠離戰爭的心意,蔡政府務必正面迴應。兩岸民間交流之門開得愈大,2023年臺海愈安全。
大陸對臺政策有新思維
陸方一連串實際行動顯示,大陸願意與民進黨政府改善兩岸關係,絕對不是打假球。2月1日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大陸循《兩岸空運協議》向我方致函希望恢復兩岸直航航線及16個航點,陸委會和民航局都回應收到對岸訊息,目前正在評估中。這次互動意味着,北京和蔡政府終於告別了自2016年520以來的「已讀不回」模式,大陸對臺政策出現新調整和新思維。
國臺辦聲明的訊息量豐富:第一,大陸擱置了九二共識政治分歧,重新啓用了兩岸協議既有機制,蔡英文執政後只剩下訊息通報功能的兩岸溝通機制,終於復活;第二,陸方新聞稿重新使用「臺灣方面」稱呼,不再是「民進黨當局」,等於回到馬政府時期較爲平等、務實的措辭,尊重蔡政府的治權。
過去7年來,兩岸溝通因政治問題頗爲不暢,甚至產生敵意螺旋,多次在農產品檢疫、防疫等問題上演變爲劇烈風波。陸方此次藉由兩岸復航議題,難得做到「政治歸政治、民間歸民間」,是兩岸恢復「有意義對話」的千載難逢好機會,也是臺灣社會長期盼望的結果。若能以此爲契機,創下兩岸在擱置政治分歧前提下,恢復公權力事務性溝通協調的新機制並常態化,必將獲得臺灣普遍民意的肯定。
更深層的涵義是,北京之所以釋出善意,不是臨時起意,首先應是基於對近期臺灣民意、蔡政府兩岸政策和言行的審慎觀察評估,研判與臺方可以逐步建立穩定、可信任、可預期的溝通合作之後,才拋出橄欖枝。其次,北京透過兩岸既有管道傳遞恢復航班的願望,較大機率意味着,陸方有意在恢復兩岸民間交流的基礎上,重啓陸客赴臺觀光。這一點,是對臺灣與海外輿論瘋傳「臺海2024開戰」最直接、最有力的反駁。
民進黨2016年重新執政,2019年大陸暫停自由行,但2020年疫情前,平均每年仍有200萬至300萬人次來臺觀光,小三通往來客流量也保持在每年150萬人次以上。交通部長王國材日前宣示今年爭取100萬大陸觀光客目標。如果蔡政府願正面迴應陸方增加航點的建議,透過兩岸既有機制,及時、務實處理恢復兩岸客運航線的技術性問題,預計今年3月後,兩岸航線就可以逐步恢復到疫情前,若重啓陸客來臺觀光,預計今年內達到100萬人次,絕對是可以爭取到的成果。
開放陸客爲和平添保障
傻子都知道,如果兩岸上空天天有滿載大陸游客、商務人士的客機穿梭,如果臺灣街頭、景區的大陸觀光客熙熙攘攘,大陸怎麼可能打臺灣?兩岸怎麼可能發生戰爭?臺海怎麼可能出現軍事危機?面對如此清晰的兩岸和平願景,蔡政府還等什麼呢?
遺憾的是,我方在確認收到陸方函件後,再一次端出「評估中」的踢皮球戰術。陸委會推給疫情指揮中心,疫情指揮中心明明透過入境PCR得知大陸疫情受控,卻依然維持不開放陸客的政策。同時,蔡政府對放開小三通更是慢如牛步,即便連續多日的入境篩查陽性率爲0,也不開放臺商經小三通返陸,簡直是莫名其妙的自我設限。如果蔡政府對兩岸恢復交流,依然能拖就拖,即便有好心、有善意,也會趕不上情勢的變化,失去兩岸春暖花開、開創新局的契機。
以美中氣球風波爲鑑,兩岸若有意管控內部民粹力量、避免戰爭危機,就要把臺海和平穩定、交流發展的命運抓在自己手上,儘快恢復兩岸民間交流是和平最佳保障,蔡政府不能再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