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明年能否保三 兩岸經貿是關鍵
旺報社評
臺灣經濟到底好不好,成爲總統大選攻防焦點。國民黨陣營引用主計總處數據指出,2023年臺灣經濟成長率1.42%,創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14年新低;民衆生活痛苦指數(通膨率加失業率),2022年一度超過7%,寫下10年新高。民進黨執政期間臺灣經濟變差、人民生活變苦。綠營反駁,民進黨執政7年多(2016-2023年),經濟平均成長率超過3%,疫情期間經濟成長率躍居世界第一(2020年)。但檢視實際數據可以發現,民進黨的說法不堪檢驗。
經濟表現 IMF數據差很大
所謂2020年經濟成長率世界第一,經查IMF統計資料庫,當年10個國家成長率高於臺灣,臺灣充其量排第11名,接着2年更是每況愈下,2021年排第74名,2022年更落居第166名,呈雪崩式直線下滑。這樣的經濟表現,還能說好嗎?所謂20年來經濟表現最好,也禁不起檢驗,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16-2023年期間,臺灣平均經濟成長率3.17%,較20年平均3.69%(2004-2023年)少了0.52%,如果再把時序往前推進,1980及1990年代臺灣經濟成長率平均分別爲8.5%及6.6%。作爲一個負責任的執政黨,可以只沾沾自喜於3%的經濟表現嗎?
2023年臺灣經濟成長1.42%,綠營選擇性忽略這個糟糕的數字,只強調明年臺灣經濟有望脫離泥淖、可以成功保三。問題是,把3%當作目標是做小自己,代表民進黨對推動經濟成長沒興趣,對改善人民生活不關心。更何況,能不能保三,以現今國際與兩岸情勢來看,顯然還有很大變數。
先從國際經濟情勢來看,12月剛發佈最新經濟預測的標普全球指出,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從今年2.7%下滑至2.3%,降幅0.4%。大陸及美國經濟不好,是明年全球經濟增長下降最大主因。其中,美國預估將從今年2.4%掉至明年1.4%,降幅高達1%;大陸相對好一點,但也會從5.4%下滑至4.7%。對於高度依賴出口刺激經濟的臺灣來說,兩大出口市場經濟增長同步下滑,怎麼可能不會影響臺灣經濟表現?
中止ECFA 出口嚴重衰退
大陸日前公佈貿易壁壘調查結果,確認臺灣違反WTO非歧視等相關原則,隨後取消ECFA早收清單中12項石化產品關稅減讓優惠,兩岸經貿關係陷入緊張。雖然經濟部統計指出,這類石化產品佔整體對陸出口比重僅約1.3%,影響有限,但實際上這可能只是前菜,如果明年真由綠營繼續執政,接下來難保大陸不會推出更多經貿反制措施,甚至直接中止ECFA。在此假設前提下,臺灣經濟真的還能順利保三嗎?
今年臺灣經濟創下14年來最糟表現,肇因於出口嚴重衰退,連帶投資跟着低迷。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23年出口及投資對臺灣經濟成長貢獻率分別爲-2.63%及-2.14%,要不是消費及進口撐住,臺灣經濟恐難逃負成長。而出口爲何嚴重衰退?箇中關鍵不外就是兩岸關係惡化,導致臺灣對大陸出口急速下滑。累計今年1-11月,臺灣對陸港出口相較去年同期整整少掉19.1%,足足是其他四大出口市場(東協、美、日、歐)平均衰退幅度的近5倍。
這些數據清楚說明着,兩岸經貿關係千絲萬縷,緊緊牽動着臺灣經濟表現。換句話說,如果明年兩岸關係持續惡化、無法獲得改善,明年臺灣出口、甚至經濟表現,恐怕也難以樂觀。前經建會副主委單驥近日就撰文指出,臺灣經濟壓艙石是在大陸而不在美國或其他地區。箇中緣由,就在於大陸是臺灣最大貿易伙伴與順差來源國,短期根本無從替代。倘若明年新政權堅持與對岸脫鉤,臺灣恐須付出慘痛的經濟代價。
臺灣經濟汲汲於保三之際,若兩岸經貿無法帶來正向迴應,又怎麼能夠奢求此目標可順利達成?相信不管對藍綠白哪一組候選人而言,這都是無法逃避的問題,也是必須直接面對的挑戰。離總統大選不到3個禮拜,這次選民的眼睛,恐怕得張得更大一點。畢竟你我手中關鍵這一票,正左右着臺灣經濟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