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世界需要勇於任事的中國

旺報社評

俄烏談判陷入僵局,戰火持續蔓延,西方對俄羅斯制裁力道也愈來愈強。繼實施出口管制、將俄羅斯逐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後,以美國爲首的G7聯合歐盟全面取消俄羅斯最惠國待遇,並禁止出售或供應美鈔與歐元給俄羅斯,等同將其踢出國際貿易與貨幣體系,俄羅斯對外交易成本勢必急遽攀升,甚至無法交易,經濟大幅衰退已無法避免。

降低對美貿易依賴

在這樣的情況下,俄羅斯能夠依賴的貿易伙伴所剩無幾。中國大陸應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根據中國海關統計,大陸已連續12年穩居俄羅斯最大貿易伙伴。2021年中俄商品貿易總額1469億美元,不只續創歷史新高,年成長幅度更是高達36%。大陸對俄羅斯的重要性不僅於此,隨着俄羅斯被逐出SWIFT,且難以取得美元及歐元等國際主要通貨,人民幣在中俄雙邊貿易中所扮演的角色,將更加突出。

俄羅斯央行統計指出,人民幣在中俄雙邊貿易結算中佔比節節攀升,2021年已超過17%,而2014年不過3.1%。人民幣在俄羅斯外匯儲備中的佔比爲13.1%,逐步進逼美元的16.4%,以人民幣作爲主要支付、結算、儲備等工具,已成爲俄羅斯在西方制裁升級下,不得不的選擇。俄羅斯政府持股過半的外貿銀行(VTB)日前宣佈,即日起開展人民幣存款業務,以最高8%年利率吸收人民幣存款,就是鮮明例證。

中俄經貿關係愈走愈近,對大陸抗衡美國貿易戰威脅、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不是壞事。這本來就是近年來北京對外戰略的主要方針,也是突破美國封鎖的重要路徑。只是,面對俄烏衝突加劇且西方制裁升溫之際,大陸若不配合制裁將引起西方國家不滿,若是對俄支持力道過大,不管是在貿易或金融方面,難免會有後座力,甚至得付出代價。

最近傳聞,俄羅斯不斷向中方告急,希望提供必要的資金與裝備,以避免俄軍後援斷炊。對此,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提出警告,若是大陸協助俄羅斯躲避國際制裁,無論是金援或軍援,都會招致嚴重後果。在此之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點名5家陸企因未遵守美國《外國公司問責法》規定,可能成爲首批自美下市的中概股,外界普遍認爲是美國借題發揮的警告。

伴隨着美SEC將證券監管泛政治化、威脅在美陸企下市,中概股也出現集體大跳水。阿里巴巴、京東、嗶哩嗶哩及攜程等多達40多檔知名陸企,當日盤中股價跌幅超過兩位數。美國的報復性舉動,影響所及不只在美上市陸企,蝴蝶效應讓陸、港股也跟着重挫。這對本已嚴峻的大陸經濟情勢,不啻是雪上加霜。經濟下行之際,金融市場若動盪惡化,有可能成爲金融風暴的起點。

積極介入協調俄烏

除了金融市場衝擊外,美國的長臂管轄權將是陸企的一大威脅。爲配合制裁,蘋果、麥當勞及愛立信等知名跨國企業紛紛退出俄羅斯市場。雖然給了華爲、小米及中芯等陸企搶佔俄羅斯市場的機會,但無視各國禁令持續供貨給俄羅斯,卻可能招致各國報復。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點名中芯,若違背禁令出口產品至俄羅斯,將帶來毀滅性下場。凡此種種,無疑都是西方制裁升級下,大陸可能遭受的池魚之殃。

值得注意的是,俄烏衝突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目前仍集中在金融層面,後續對實體經濟的衝擊不容輕忽。一方面戰爭將影響烏、俄兩國糧食與能源的生產與出口,二方面制裁升溫將引發俄羅斯的反擊,都將造成全球經濟增長下滑。IMF總裁喬治艾娃表示,下調全球經濟成長率勢在必行。北京須嚴肅看待IMF的警訊,過去兩年大陸經濟好表現,關鍵在於出口,若外部需求萎縮,出口下滑,經濟會更受打擊。更遑論因制裁造成的大宗商品及原物料價格飆升,更在背後虎視眈眈,隨時會反噬經濟。

俄烏衝突加劇,推升地緣政治風險,也打亂全球經濟復甦步調,大陸不能等閒視之,而須有所因應。戰略上,可以公正第三方角色積極介入協調俄烏,讓戰火儘快停歇。這不只對大陸好,也有利全球經濟穩定,而且這是美國所無法扮演的角色。

面對制裁升級可能帶來的外需衝擊,北京更須思考如何降低對美貿易的依賴,進一步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站在長遠的角度,北京可善用自身優勢,如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能量、一帶一路及亞投行等經貿網絡,帶領全球免於步入衰退危機,特別是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正式生效元年,動盪的世界需要中國勇於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