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中美衝突再起 小心控管危機

大陸三沙市政府駐地永興島。(新華社)

年初迄今,中美關係波瀾起伏。從亞投行、網路安全、中國威脅論至美日修訂《防衛合作指針》,雙方劍拔弩張,近期再因南海爭端瀕臨軍事衝突。

美國防部日前透露,針對中國在南海島礁填海造地,依據美軍「通航自由」準則研擬出因應方案,可能的選項包括派遣軍機和戰艦至爭端島礁12海哩內巡航。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領海範圍僅12海哩,美軍果真進入,就屬侵犯中國領土主權,是另類的軍事挑釁。

北京外交部敦促華府對南海問題「謹言慎行」,宣示支持南海航行自由,但不容隨意進入中國領海和領空,中方會堅定的維護領土主權。美國務院扮演起白臉的角色,強調美方優先考慮的仍是外交協商。國務卿凱瑞昨日訪問北京,理由是爲6月間華府舉行的年度中美戰略對話做安排,實則爲傳遞美方立場。

美國以軍事嚇阻手段迴應南海爭端已醞釀多時。早在2010年前國務卿希拉蕊時代,南海就定位成美國的重大國家利益,已顯露華府可能採取軍事介入的端倪。去年7月中美第6輪戰略對話,美國倡議「南海凍結」(各方不再奪取島礁、不改變南海地貌、不採行單邊行動),8月在東協外長會議上提議「自願凍結激化南海爭端行爲」,足見軍事動作前政治探路的着墨,但各方反應並不積極。北京隨後提出的「雙軌思路」(爭端國和平協商解決,再由中國與東協共維南海和平與穩定),也未獲華府的正面迴應。

最近這段時間,東協峰會聲明先表態「南海島礁造地破壞區域和平與安全」、隨後日菲假反海盜之名舉行南海軍演、印馬新三國展開南海聯合巡邏談判、日本更要求美方解除F-22「猛禽」隱形戰機出口禁令,這些一連串具挑釁的動作應非偶然,難掩美國幕後的策畫與導演。

五角大廈不久前公佈的《2015年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不斷渲染中國軍事威脅,卻無睹于越南或菲律賓等國同樣在南海島礁軍事建設的舉動,說明了美國的雙重標準全起於對中國軍事崛起的焦慮。美助理國防部長施大偉就直言,中國在南海永暑礁興建的機場跑道將於2018年前竣工,屆時可以停靠航母,對美國維繫西太平洋軍事優勢構成很大的挑戰。

歐巴馬政府陷入內政與外交困境,此時的美國絕不樂見中美爆發軍事衝突,五角大廈此刻擺出武力嚇阻中國的姿態,無非是三項現實考量:華府內部反中的政治氣氛高漲,參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柯克(Bob Corker)日前施壓歐巴馬,要求美軍積極正面迴應中國在東亞海域的軍事動作;其次,針對日菲等亞太盟國較已往展現優勢的領導地位;第三,軍事威嚇可阻礙北京「一帶一路」海上絲路的建設進程,拖延中國軍事崛起的腳步。

長期以來,美國都表示無意介入東海和南海領土爭端,只強調南海的航行與飛越自由。北京針對此已多次重申,南海島礁興建設施是爲氣象研究、人道救援與救災,不會影響既有的通航自由。問題是,華府從未正視北京「永不爭霸、永不稱霸」的宣示,近期美軍在南海的佈局只是把「南海航行自由」當成藉口。

美國防備中國崛起的心態不改,中美關係即無法解決結構性的分歧,遑論政治互信。華府抵擋不住中國軍事崛起的趨勢,中國堅守南海領土主權的立場又不曾鬆動,美國與其篤信軍事圍堵,不如與中國推動戰略合作,懼怕和疑慮只會增添中美衝突與摩擦的風險。

凱瑞國務卿日前高姿態訪問莫斯科,絲毫無助於改善美俄關係,此行北京恐亦無任何具體成果。華府若以爲軍事施壓可以增添對北京的談判籌碼,極可能誤判情勢,雙方一旦擦槍走火,必然嚴重衝擊亞太區域的安定與繁榮。美國自詡亞太領導國家,不可不慎。對臺灣而言,中美關係愈不穩定,兩岸關係風險更大,不巧的是,臺灣政治因總統大選在即黨爭激烈,也進入高風險狀態,臺灣在中美兩強間往往動輒得咎,尤其民進黨與大陸間毫無互信可言,更必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