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戰友變戰犯 綠執政如恐怖情人

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中),面諫總統注意土地徵收,卻遭內政部次長花敬羣扣上誇張不實的帽子。(本報資料照片

民進黨在野時,視社運團體如前世情人,總讓對方誤信知我者莫若汝。如今在朝,當昔日夥伴與執政利益衝突,就割袍斷義化身恐怖情人極盡毀滅之能事。這種把對方當免洗餐具心態,傷害的不只個人情感;更已造成社運界的裂痕對立,嚴重弱化推動政府進步的力量

英文當總統後大舉引進社運人士入朝,表面是讓進步力量實踐理想,但當「前環保律師詹順貴通過燃煤電廠決策;當「前農運鬥士陳吉仲引美豬入關;當「前巢推動者」花敬羣喊出「不談後果的打房,非常不正義」,證明綠營讓社運入陣無非是要收編意見領袖

這種執政權術雖惹非議,但政治本就是化敵爲友,這是無可厚非。然而,隨着愈來愈多仍堅守價值的社運者發出異音,蔡政府卻是變本加厲,認定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把戰友戰犯

例如,珍愛藻礁公投發起人潘忠政,早在蔡英文寫下「藻礁永存」前就在大潭奔走。結果今天他只是繼續堅持原以爲民進黨也認同的主張,卻上從總統府消遣他心胸不開放,下至高雄議員黃捷也批評粉專輕佻不理性。潘忠政彷彿成爲繼韓國瑜之後,府院黨聯手打擊的新目標

又或是對大浦案、文林苑事件無役不與的徐世榮,當年只要遭警方架離逮捕,民進黨總不忘搶鏡頭聲援,當時蔡英文還喊話「在地人民抗爭這麼久,顯示政府對於人民和土地的感情都不重視」。結果今天他不過是面諫總統注意土地徵收,就遭花敬羣扣上誇張不實的帽子,這叫徐世榮與曾共同追求土地正義的夥伴是情何以堪

無論民進黨是否願意承認自己變了,扮演政府防腐劑的社運團體恐要認清,政黨的目標是執政,政客夢想是當選,社運不是爲了執政或連任,而是有自主的目標。臺灣的社運動能,無疑正被民進黨削弱分化局內人若視而不見,公民社會浪潮勢必將走回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