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第三批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揭曉,多層次資本市場“塔基”如何夯實?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曹媛 深圳報道
爲進一步拓寬“專精特新”企業投融資渠道,多地股權交易中心正陸續推出“專精特新”專板。
今日,第三批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名單在2024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上正式揭曉。全部名單包括深圳前海股權交易中心、山西股權交易中心、遼寧股權交易中心、中原股權交易中心、廣西北部灣股權交易所、陝西股權交易中心、甘肅股權交易中心、大連股權交易中心、廈門兩岸股權交易中心等九家區域性股權市場運營機構。
“專精特新”專板是資本市場梯度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平臺,目前,我國已涌現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14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6萬家,但長期以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資本市場融資渠道並不暢通。
“此次第三批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的推出,既是加強多層次互聯互通的有力手段,也是‘深改十九條’的細化落地。未來北交所將與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聯動發展,實現中小企業的全週期覆蓋,以北交所爲支點撬動更多優質企業融資發展。”銀河證券分析師範想想分析稱。
記者瞭解到,自2022年11月《關於高質量建設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的指導意見》發佈以來,公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新三板已與26家四板市場簽約開通綠色通道,累計有87家企業適用綠色通道機制申報;已同7家四板市場合作開展公示審覈試點,目前已有成功掛牌的示範案例。
專板如何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證監會對區域性股權市場的定位很清晰,它是資本市場的‘塔基’,同時也是地方政府扶持企業的一個綜合運用平臺,基礎功能就是整合政府和市場各方資源,完善綜合金融服務和上市規範培育功能,提升中小微企業發展質效,爲更高層次資本市場輸送上市企業資源。”深圳前海股權交易中心(簡稱“深圳股交”)總經理陳亮告訴記者。
記者瞭解到,此前區域性股權市場應對專板企業建立了分層管理體系,爲各層企業提供與其特點和需求相適應的基礎服務和綜合金融服務。
陳亮告訴記者,第三批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同樣會構建企業梯度培育體系,設立孵化層、規範層、培育層。
其中,孵化層包括尚未達到規範層或培育層標準的專板企業。規範層包括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獲得過B輪以上私募股權融資的專板企業。培育層包括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擬上市後備企業;主營業務明確,具有持續經營能力,營業收入、淨利潤等財務指標達到上海、深圳、北京證券交易所或全國股轉系統創新層相應指標50%以上,且具備上市潛力或具有明確上市規劃的企業。
企業服務內容方面,記者梳理髮現,前兩批區域性股權市場主要圍繞政策諮詢與宣傳、融資路演對接、銀企對接、知識產權服務、科技金融、股權激勵培訓、掛牌上市輔導與培訓等方面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
專板要爲企業提供何種服務,首先要明晰企業當下發展需求及痛點何在?在第三批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開設之前,陳亮告訴記者其在市場調研中發現,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現階段需求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與企業經營相關,前幾年企業主比較關注融資,現在更關注打通產業鏈上下游、是否有出海拓展業務的機會等;二是企業關注如何擁抱及享受相關扶持政策。
此外,作爲區域性股權市場,還需根據各地發展特點和產業情況提供針對性服務。例如,深圳股交副總經理吳嘉淇介紹稱,“區域性股權市場的功能定位及資源大多集中在本地,廣東產業的集聚效應比較明顯,我們圍繞深圳20+8產業集羣,重點關注手機產業鏈(鴻蒙產業鏈)、低空產業鏈、生物醫藥產業鏈、新能源產業鏈及芯片產業鏈。”
基於企業需求和區域產業發展,吳嘉淇告訴記者,深圳股交“專精特新”專板開板後,將持續夯實三大業務線,即“基礎服務+綜合金融+上市培育”;將根據深圳市規劃的專板建設指導意見,建立以“1板3層3平臺5中心9基地”爲核心的深圳區域性股權市場新型生態體系;還將推出“分層服務套餐”,包括“入板基礎服務包”“企業融資強化增值服務包”“企業上市加速增值服務包”等專屬服務,滿足企業不同階段、不同領域的發展需求。
記者還注意到,深圳股交於2021年已推出了“專精特新培育板”,據陳亮介紹,此次專板推出後,培育板的企業會按照不同梯度“平移”到專板,但服務不中斷。
以“認股權”爲抓手,各地探索股債聯動業務
除提供常規服務外,記者注意到,還有一些區域性股權市場藉助業務創新試點,支持專板企業發展。
其中,以“認股權”爲抓手,各地紛紛探索股債聯動業務。所謂“認股權”,是指企業或相關方按照協議約定授予外部機構在未來某一時期認購一定數量或一定金額的企業股權(或股份)的選擇權。
早在2022年11月,中國證監會正式批覆同意在北京市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並啓動認股權登記和轉讓綜合服務試點。此後,上海、重慶等區域性股權市場陸續開展此類創新業務探索。如上海股交中心目前探索出了“銀行+認股權”“銀行+產業園區+認股權”“銀行+擔保+認股權”“產業園區+認股權”等多種業務模式。
現階段,深圳也在探索這一業務模式,據介紹,深圳股交與銀行合作將推出專屬信貸產品,並以認股權業務爲抓手,對接商業銀行及各類投資機構,探索股債聯動業務模式。
這類股債聯動業務模式將如何開展,能解決企業哪些融資難題?
“股債聯動是我們跟銀行探索最多的一個產品,”據吳嘉淇介紹,以往銀行做企業貸款時,主要考慮企業後續經營能否償還這筆貸款的利息跟本金,我們跟銀行探討,企業讓渡出一定比例股權認購權益給銀行,企業如果在貸款期內蓬勃發展的話,銀行就有機會享受企業未來成長帶來的股權超額收益,從而彌補或覆蓋風險敞口,銀行就會更有積極性去扶持一些真正有成長潛力的科技型企業。”
據他透露,目前深圳已有銀行進入以“認股權”爲抓手的股債聯動業務實操環節,銀行參與積極性較高,但目前還不便公佈銀行名單。
但記者發現,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對認股權業務仍有一些顧慮,制約了認股權業務的開展。證監會市場二部一級巡視員劉雲峰曾公開表示制約因素有四方面:由於商業銀行法規定銀行不得向企業進行股權投資,銀行無法直接持有認股權;認股權尚無權威的第三方機構進行確權登記,代持協議和認股權協議的效力保障不足;認股權缺少具有公信力的轉讓平臺;現行考覈機制不利於支持科創企業。
引入區塊鏈技術,爲企業“鏈接”全國市場
除股債聯動業務模式外,近年來,證監會還在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了區塊鏈建設試點。爲何區域性股權市場要引入區塊鏈技術?對專板企業有何利好?
區塊鏈技術的運用或能破解區域性股權市場的部分發展難題。“區域性股權市場運營多年以來,一直存在很多問題,主要問題有兩個:一是作爲資本市場,功能發揮極其有限甚至沒有發揮;二是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無法持續經營。而解決問題的核心包括:一是努力實現資源聚集和共享,二是在規範運營前提下實現交易方式和交易產品的多元化。”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總經理張雲峰、上海股交中心信息技術部總監助理周耀亮曾撰文表示。
“運用區塊鏈技術,可以把各地股交中心鏈接起來,實現資源的聚集和共享。還能利用區塊鏈技術防篡改、透明度高、可靠性強、智能合約可自動執行等優點,實現市場的低成本規範運營,以及交易方式和交易產品的多元化。”
吳嘉淇補充說道,“區塊鏈技術不僅僅賦予相關部門監管職能,還能借助區塊鏈統一全國大市場,給企業提供更全面、覆蓋面更廣的服務。”
他舉例稱,我國一些產業鏈分佈較爲分散,通過證監會的區塊鏈建設,能把全國各區域性股權市場的服務企業串聯起來,如某新能源相關上市公司,想尋找汽車產業鏈配件供應商,其把併購需求發給深圳股交,需求梳理後深圳股交將其需求信息上鍊,可能會幫助企業找到一些適合被併購的標的,從而促成產業的融合。
此外,隨着區域性股權市場與更高層次資本市場“綠色通道”的逐步建立,區域性股權市場數據積累的優勢將會日益凸顯,“證監會一直在積極推動區域性股權市場進行數字化轉型,爲市場各類主體提供可信數據服務,爲上市及私募股權融資賦能。”吳嘉淇強調。
據介紹,作爲證監會首批區塊鏈創新試點建設單位,深圳股交組織搭建了地方業務鏈系統,完成了業務數據上鍊,並與證監會中央監管鏈實現了數據對接和互聯互通。
“區塊鏈建設是一個長期工程,第一步是把數據上鍊,打好數據基礎、用好數據服務;第二步是探索創新應用,賦能區域性股權市場創新發展。”他說道。
據介紹,截至2024年10月底,各地區域股權市場合計轉滬深北交易所150家,其中本年新增11家;轉新三板掛牌1026家,其中本年新增58家。其中,深圳股交累計爲上述市場輸送優質企業16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