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觀察人類幼崽,跟做好諮詢到底有什麼關係?

編者案:本文內容來源於張聰老師往期直播,爲便於用戶閱讀,整理其中的精華部分。

想要成爲一名諮詢師,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對人感興趣。不止是對他人感興趣,我們對自己也要感興趣。

動力學取向的心理諮詢是一個需要諮詢師打開自己的情感通道,利用我們的情感去和來訪者待在一起的工作。

嬰兒觀察訓練是可以幫助諮詢師去逐步打開自己的內心的。

嬰兒觀察的過程,不僅是在觀察家庭中養育者和嬰兒如何互動,同時觀察員也需要去覺察自己內心裡面是如何去感受和體驗這個家庭。這個部分是可以一點點的去靠近我們自己內在最原始的嬰兒的狀態。

在做嬰兒觀察的時候,會發現很多感受是沒辦法去防禦的。

比如聽到嬰兒的哭聲,那一瞬間撲面而來的哭聲是沒有給你意識層面去防禦的時間的,直擊心靈深處。

當嬰兒觀察中某個情境出現的時候,很多人會有不同的反應,有的人焦慮,有的人煩躁,還有的人是沒感覺,不過這個感覺一定是存在的。

如果在那一瞬間是沒感覺的,好像屏蔽了,也許我們同感的是嬰兒的感受,嬰兒需要把媽媽的不耐煩屏蔽在自己的情緒之外,爲了讓自己能夠存活下去。

也有的人會感到強烈的生氣、不耐煩、煩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不斷去覺察、去感受自己的內心。

同時,帶着這些情緒,我們能否做到保持在觀察者的位置,不偏不倚,不去評價養育者是做的好或不好,這個觀察者的位置,也就是諮詢師的位置,我們只是去感受看到的場景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不做評判。

做嬰兒觀察的時候能不能夠耐受這個家庭中的張力,也是一個檢驗自己是否適合做諮詢師的很好的方式。

比如,當我們看到嬰兒觀察的一些場景,可能會感覺到很多的焦慮,可能過往的一些創傷被激活了。

如果我們能夠去消化和處理這個部分,能夠去覺察,能夠讓自己不至於到崩潰的狀態,那可以嘗試再往後走一走。

如果看到某個場景一下就被拽入到一種淹沒性的焦慮裡面,很難去消化和處理,建議大家可以再等一等,把自己的這個部分一點點的修復之後,可以再繼續。

嬰兒觀察如何訓練諮詢師的位置?

我們在做案例討論的時候,有時候會講到,諮詢師的這個位置好像偏了,諮詢師好像不在諮詢師的位置了。那諮詢師的位置怎麼找呢?這其實很難用語言去講述。

嬰兒觀察的重要意義在於可以訓練找到諮詢師的位置。

比如,在觀察的家庭中出現這樣的一個場景,媽媽一隻手抱着孩子,另一隻手要去拿奶瓶,這個奶瓶馬上就要倒了,觀察員可能會本能地伸手把那個奶瓶給扶一下。

如果觀察員過去把那個奶瓶扶了一下,相當於介入到了這個家庭的動力,就已經偏離了觀察員的位置。

當觀察員看着這個奶瓶就要倒下,不去做什麼的時候,觀察員需要感受在那一瞬間,內在有怎樣的體驗,焦慮、不好意思、好像有點沒禮貌……所有的感受觀察員都要記錄在報告裡面。這個就是我們所說的觀察員的位置。

那這個部分如何在諮詢當中體現呢?

我們都知道諮詢師有中立、節制的原則,不介入來訪者的人生。

比如,有的來訪者帶來的議題是和老公的關係問題,諮詢師一聽就感覺這個老公是個渣男,這個老公對我的來訪者太不好了,聽的很煩躁,諮詢師可能就會想要告訴來訪者應該去離婚,應該怎樣怎樣做,這就像是想要去伸手扶那個要倒的奶瓶。

所以當我們在做嬰兒觀察的時候,看到那個奶瓶倒了不去扶,堅守在觀察員的位置,在諮詢工作時也更能夠去堅守住諮詢師的位置。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去體驗自己的焦慮、羞愧、擔憂,甚至對自己的評價,等等,我們體驗到的這些感受,都有可能是諮詢師在諮詢工作時會出現的反移情。

精神分析式的心理諮詢強調要把空間留給來訪者,諮詢師需要把自己的移情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能夠有更大的這個空間給到來訪者。

嬰兒觀察也可以幫助諮詢師一點點提升這個能力。

像前面扶奶瓶的例子,當觀察員不去扶那個奶瓶,當觀察員感覺到好像媽媽沒有很好的照顧這個嬰兒,或者沒有如我們期待的方式有母親涵容的功能,這個時候觀察員不去過多的干預這個家庭,這就是把空間留給了這個家庭。

在諮詢中,來訪者講述的過程中,諮詢師可能感覺到ta講的跑偏了,想要去扶正一下。當諮詢師沒有去扶正來訪者,而是去聽一聽來訪者爲什麼偏了,這個背後有什麼樣的含義,那就意味着諮詢師把這個空間留給了來訪者,讓來訪者能夠在這裡表達自己的自由聯想。

最後,嬰兒觀察很有魅力的地方,是我們可以直接地去觀察到一個生命它是如何慢慢長大的。在嬰兒觀察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嬰兒從一開始在媽媽的懷裡哺乳,然後可以翻身,然後會在地上跑,然後會咿呀的說話,還可能會過來和觀察員互動,我們可以看到它慢慢成長的動態。當作爲觀察員置身在那個場景裡面的時候,是可以用“震撼”兩個字來形容的。

如何完成一次系統的嬰兒觀察訓練?

擺在絕大多數中國學員面前的一個困惑就是:我很認可嬰兒觀察訓練,但我怎麼開始一次系統的、高質量的,真正能在臨牀諮詢中幫到我的嬰兒觀察訓練呢?

相信不少想要做嬰兒觀察訓練的學員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怎麼找到一個合適的家庭去做觀察?

按照嬰兒觀察訓練的硬指標,觀察員與被觀察的家庭之間不可以在社會關係上有所牽連,這就在無形中淘汰了一大批可以聯絡到的家庭;拜訪並說服一個完全陌生的家庭,並維持至少一年以上的觀察訓練,也是難上加難的事情。

考慮上述困難的實際存在,在深耕計劃嬰兒觀察模塊中,徐倩老師已經作爲課程的觀察員進入到了一個新生兒家庭中,開啓了以教學爲目標的嬰兒觀察錄像工作。每週,徐倩老師都會反饋1小時左右的觀察材料給到教務組成員。

每週一次的課程,我們也將圍繞這些一手的、真實的、正在進行時的嬰兒觀察錄像材料展開。

參與到本次深耕計劃嬰兒觀察訓練模塊的學員,可以完整地看到一個嬰兒從呱呱墜地的十多天,到咿呀學語地發出各種聲音、再到蹣跚學步地到處探索的模樣。新生兒在出生後一年中可能會發生的各種變化,都有機會在本次模塊化的學習中體會到。

參與到觀察嬰兒成長過程這件事本身,也如同在諮詢空間中參與到來訪者的生命故事一般。在每週一次的觀察中,學員可以細細體會一個鮮活的個體在生命長河的律動下,會產生哪些微妙而深遠的變化。

看見這些與生命變化相關的細節,對於站在諮詢師的位置上工作尤爲重要。

爲了儘可能讓大家在這個模塊中有更大收穫,我們也特別邀請到有着數十年的工作經驗,師從嬰兒觀察訓練創始人埃斯特·比克(Esther Bick)的Jeanne博士。

作爲嬰兒觀察訓練的發源地英國塔維斯托克中心培訓部的初創成員,Jeanne博士在嬰兒觀察訓練課程的帶教上有着非常豐富的經驗,往往能夠捕捉到一些尤爲細節的部分。

在此前某一次由Jeanne博士帶領的嬰兒觀察錄像觀摩中,大部分學員將注意力集中在養育者身上時,Jeanne博士卻敏銳地捕捉到了與嬰兒相關的細節:在養育者不太熟練地換着尿布的同時,嬰兒的手也被過長的袖口所包裹住,無法抓住任何東西,所以腿部蹬的很厲害。

對於這一細節,Jeanne博士也給出了詮釋:在換紙尿褲的時候,嬰兒被抱起的體驗是懸空的,這種身體所體驗到的墜落感,讓嬰兒本能地想要去抓住東西,但由於袖口的限制,嬰兒無法依靠抓住物體來緩解焦慮,因此,它只能不停地蹬腿。

這樣的觀察,也會觸發學員的諸多聯想:例如說,養育者在換尿布過程中呈現出的笨拙與慌亂,是否因爲感受到了嬰兒無意識傳遞的焦慮?養育者對於嬰兒焦慮的忽略,是否加深了嬰兒的“墜落感”?看不見嬰兒的“墜落感”,對於嬰兒的精神世界會產生什麼影響?

這些對於觀察材料細節的思考與理解,會成爲諮詢師在臨牀工作中的“禮物”,諮詢師在與來訪者共同工作時,對於無意識的傳遞、表達與捕捉,會在這種潛移默化的訓練中變得更爲敏銳。

在本次嬰兒觀察模塊中,在Jeanne博士帶領錄像解析的部分之外,我們還安排了徐倩老師、張聰老師、李亞老師分別帶領的精華研討,對於前面錄像解析中的重要的部分,再進行拓展或答疑,幫助學員更好地吸收和內化所學知識。

課程將在6月份開啓,招生倒計時中,現僅剩最後6個名額,可掃碼聯繫助理報名~

內容來源 | 直播整理 編輯 | Ne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