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證尾號“X”不讀“叉”,也不讀“埃克斯”,正確讀法是什麼

隨着時代的發展,各領域的規章制度越來越完善,而且不管是出行還是購買商品,很多領域都開始要求實名認證了,這也是爲了避免一些不法之人的小動作,正是因爲如此,身份證成爲了每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它是證明你身份的最有利證據。

現在乘坐火車或者辦理一些業務,都需要用到身份證,我國的二代身份證一共是由18個數字組成的,每個人的都不一樣,這並不是隨便拼湊的數字排列,而是有特別的含義。這時大家發現,有些人身份證當中最後一位會出現x,大家不知道的是,他其實並不讀“叉”,也不讀“埃克斯”,正確的讀法是什麼呢?它究竟代表的又是什麼呢?

有些人爲了獲利或者做一些不法之事,會去辦理假的身份證,雖然他能以假亂真,但只要相關部門在系統中一查就能辨別它的真僞,因爲這18位數字有特殊的含義,每一個數字的排列與組合代表的都是你的身份信息。一般來說,前兩位數字代表的是省份的所在地,三四位數字代表的是城市,五六位數字是縣級所在地,簡單來說就是1~6位數是你所在地區的代碼。7~14位數字代表的就是你的出生日期,15~17位代表的則是順序碼,因爲我國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特別的多,用三位數字的排序來區分,每一個人的出生順序,在這裡也有一個小秘密,一般奇數代表的是男性,偶數代表的是女性。

第18位數字是身份證最後一個字符號,他其實並沒有實際的意義,被大家稱之爲校驗碼,它其實並不叫x,它的正確讀音應該是十,因爲這一證件的號碼主要是由18位數字組成的,到最後一個如果也用10來表達的話,就會變成19位數字,因此採用x代替。不過大家要明白,我們日常用的都是阿拉伯數字,這x其實是羅馬數字中的十,這一校驗碼是用來檢驗身份證號碼的合法性的,如果這最後一位的數字不對,也就說明你這個身份證號碼是無效或者假的。

現在它被廣泛用於各個領域,其實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大家是沒有身份證的,用的最多的就是戶口簿,但當時的管理條件有限,戶口簿上也沒有照片,想要證明一個人的真實身份並不容易,也爲人口普查還有相關部門的後期管理帶來了諸多麻煩,這才衍生出了身份證。現在大家使用的都是二代身份證,他有更加嚴格的審查制度,而且還具備機讀功能,這就讓公民信息變得更加的完整了,也方便相關部門的檢驗。

現在乘坐火車時,你不需要去取紙質車票,只要刷身份證就能夠出入車站,可以說現在如果沒有身份證的話,在社會上你將寸步難行。如果你的身份證出現了損壞或者丟失的話,大家一定要第一時間去進行補辦,這樣一個重要的身份證明,大家一定要多瞭解它的相關知識,只有明白了其中的含義,才能更好的去記住身份證的數字編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