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證最後一位X不讀“叉”,也不讀“埃克斯”,正確讀法是什麼
身份證,作爲每個人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證件之一,它幾乎無處不在。我們每天要做的事,都需要和它打交道。
例如乘高鐵、開銀行卡、考駕照,各種登記填表、註冊賬號等,都需要你的身份證。
說到身份證這個話題,有不少人都會注意到,有些人的身份證號的最後一位是“X”,並且擁有這個“X”的人在生活中還會遇到不少的困擾。
有時候他們辦理業務各種業務時,需要輸入身份證,可最後一個“X”怎麼都輸入都是錯的,原來是系統默認只是阿拉伯數字,並不會有“X”這個選項。
還有些時候一些APP的初始密碼是默認身份證後六位,可這個“X”該不該算六位中的一位也是因系統而異,很容易就導致登錄不成功,辦事不順利。
還有就是工作人員在填寫一些表格時,出現“X”的地方就會出現各種“歧義”,給大家導致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今天我們就順着這個話題,帶你瞭解身份證最後一位“X”的由來,以及它是該念“叉”還是“埃克斯”?
爲什麼身份證會有“X”
爲什麼身份證號碼最後會有“X”,這其實和我國二代身份證號碼的結構有關係。
中國最早從1955年發行的“居民身份證”開始,直到1985年才推出瞭如今我們常見的15位身份證號碼。
15位身份證號碼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無法精確區分出生年份,特別是在20世紀80年代,出生年份的範圍過於廣泛,容易發生混淆。
爲了應對這個問題,1999年我國推出了新的18位身份證號碼。
新的18位身份證,前6位代表的是出生地,接下來8位表示出生日期,之後的4位是順序號,用來區分同一天出生的人。而其中的最後一位,就是就是一個驗證身份證真僞的“校驗碼”。
這個校驗碼的產生,是通過一套模10算法計算出來的。簡單來說前17位號碼會按照一定的算法規則進行加權求和,然後取模10,得出最後一個校驗碼,來負責檢驗身份證號碼是否有效。
這個校驗碼是通過一套特定的算法計算出來的,計算結果並不是隨機的,但一定是0、1、2、3、4、5、6、7、8、9、10”這11個數字。
前十個數字都只有一個字符,直接寫就行了。只有“10”佔了兩個字符,如果直接寫很容易和0搞混淆不說,而且還變成了19位字符,這肯定是不行的。
因此經過研究,決定採用羅馬數字。
在羅馬數字中,數字10就是用字母“X”表示的,而這個做法在國際上也比較常見。比如很多地方的護照號碼或者其他編號中,也會用“X”表示10。
這樣採用“X”作爲校驗碼,也避免了在身份證號碼中直接出現兩個數字“1”和“0”,從視覺上看更爲簡潔。
X的正確讀法
現在大家知道這個“X”並不是隨機出現的,而是根據計算結果的一部分。
身份證號中的“X”,我們常常聽到有人用英語字母“X”的讀法讀作“埃克斯”,或者漢語中讀法讀“叉”,現在知道它的由來了,我們也知道了它的正確讀法應該讀作“shí”,也就是漢語中的“十”。
隨着大家對身份證號的瞭解越來越深入,如今許多平臺和機構都會主動標註“X”應當讀作“十”,避免了不必要的困擾。
不過就算大家知道了身份證號碼中的“X”該讀作“十”,但是生活中的因爲方便,我們直接讀作“叉”或者“埃克斯”,也沒有太大問題,因此不必太過於拘泥於細節。
生活嘛,靈活應對就好!你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