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腦原鄉紀錄片帶您認識鄉土!看芳苑「海牛」採蚵
▲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舉辦「2015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頒獎典禮,社會組由紀錄片《牛轉番仔挖》奪下金牌,製作團隊王教哲(中)、何婷婷(右)及其家人上臺領獎。(圖/記者黃克翔攝)記者徐恩樂/臺北報導
爲鼓勵大衆、尤其是學生拿起攝影機紀錄家園點滴,認識自己的土地與人文,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於13日舉辦「2015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頒獎典禮,以「我的日常 你的不尋常」爲題,將自身觀察到的社會、自然生態及原鄉等,化爲動人故事!其中多部紀錄片爲關注農業發展議題,如社會組金獎影片《牛轉番仔挖》敘述彰化海牛養蚵產業的式微,紀錄半農半漁的聚落生態,真實的情感呈現,深深打動人心。就一般大衆認知,新鮮蚵仔是以人力方式採收,而「海牛」卻是被訓練下海耕蚵田的黃牛,全世界只剩下彰化縣芳苑,仍保有這種人與牛相互合作的傳統採蚵方式。《牛轉番仔挖》的製作導演何婷婷說,芳苑一代的居民早期都到臺北五分埔打拼,隨着時間的流逝,選擇在故鄉的年輕人越來越少,現今僅存12頭會耕蚵田的海牛。▲影片《牛轉番仔挖》紀錄蚵農與牛,彼此相互依靠的信任情感。(圖/翻攝自影片)從影片中看見,採蚵的技術與訓練海牛的農民正快速凋零,他們爲了生存只好透過生態體驗,帶動地方的觀光。大多芳苑蚵農也希望第二代的子孫能繼續養牛、重視牛,別讓商業性削弱了整個在地文化傳承。拍攝角度由臺北的芳苑人對比家鄉飽受六輕摧殘的沒落,讓大衆反思採蚵農民的生存方式,一同尋找復興的答案。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指出,這次參賽影片共有175件,並從中選出31件入圍作品,以年齡規劃組別,分別是小學組、中學組及社會組。其中,宜蘭北成國小學童自力拍攝的紀錄片《田滿》,奪下小學組金牌獎,影片探討蘭陽平原農舍亂象,自雪隧開通後、交通往返便捷,昔日種稻的土地不見了,大家都改「種房」,綠油油的稻田正一塊塊的減少,取而代之的愈來愈多的房舍。看見小朋友對家鄉的重視,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保雍也感動表示,應珍惜大自然給予的土地,愛護周邊的環境、將空間留給後代子孫,而不是過度消費農地炒作,更鼓勵學生應多關懷身邊的人事物,守護臺灣珍貴的資源。
另外《破繭》也獲得中學組的金牌獎,故事記錄一位腦性麻痹女孩的成長經歷,切入她在生活與校園學習上面臨的困難,以及媽媽在陪伴過程中的不捨與堅毅,寫實的運鏡手法流暢,將觀衆緊密的帶入故事之中,感動每個人的心。▲由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保雍 (中)宣佈中小學紀錄片教學手冊出版,並提供手冊電子書免費下載。(圖/記者黃克翔攝)
除了頒發獎項外,神腦文教基金會也與國家教育研究院合作,共同編寫全國第一本中小學紀錄片教學手冊,並可上網免費下載,內容以器材操作、故事腳本、運鏡剪輯等,希望讓孩子在影像上創作上發揮創意,在取材拍攝的過程中,加深對故鄉土地的認識,藉由教學手冊以及紀錄片影展,將愛護鄉土的精神傳承給社會大衆。
電子書連結>>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Ymweg3utwoxhjSjQ6M1zlrvBrvQbBBk_a2oou0iLzbQ/view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