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六號順利出征 馬斯克:中國航天超牛!

文丨御柳

出品丨本站科技《逐夢星空》欄目組

今天,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由“長征二號F”遙十六運載火箭在酒泉發射升空。船箭分離後飛船將採用快速交會對接模式上行,最終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是中國空間站工程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一次發射,也是中國載人航天總計第11次載人發射;是第三批航天員首次執行飛行任務,同時,也是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首次執行飛行任務。

而就在幾個小時前,針對中國2030年載人登月計劃,特斯拉和SpaceX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在社交媒體發表了狀態,“中國的航天計劃比大多數人意識到的更加超前。”

神十六發射成功,馬斯克評價中國航天:比多數人以爲的更加超前!(來源:科技大佬見聞)

神十六:新批次飛船首發

“造船爲建站,建站爲應用。”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建設發展的初衷。2023年中國空間站正式進入爲期10年的應用與發展階段,根據任務規劃,中國航天員將進行常態化值守。今年,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之後,還會有一次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發射以及2次返回任務。

據悉,“神舟十六號”飛船就位後,空間站將形成主體三艙爲骨架,“神舟十五號”、“神舟十六號”和“天舟六號”貨運飛船分別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前向、徑向和後向端口的6艙(船)組合體,這是自空間站建站以來的第24個構型,構型構成與“神十四”、“神十五”在軌交接階段相似,組合體在軌質量將超過100噸。

2022年中國完成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任務,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完成。

“我國建設空間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空間站的任務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地球近地軌道400公里左右,進行太空科學技術試驗;另一個是爲未來人類探索月球特別是火星打下堅定的基礎。”航天專家黃志澄向本站科技表示。

他繼續解釋道,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第二個意義的重大。空間站將成爲人類向深空進發的基礎設施,因爲人要登上火星需要至少半年以上時間,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忍受很強太空輻射,對人體有很重要的影響,空間站可以提供人在太空基本的研究工作,特別是人的健康。

“另外一方面,人類在月球建設基地,必須解決裝備、製造的和檢修的一系列任務,那麼,在空間站就可以進行這樣的科學技術實驗。所以,近年來,大家已經意識到空間站的一個重要任務是爲了人類探索深空提供必要的技術準備。”黃志澄認爲。

據瞭解,中國空間站這十年以上的應用與發展階段將利用空間站艙內安排的科學實驗櫃和艙外大型載荷設施,開展更大規模的空間研究實驗和新技術試驗。

此次任務是“神舟”飛船新批次飛船首次執行任務,神舟十六號飛船在神舟十五號的基礎上進行了多處升級。首先是國產化替代,尤其是更換核心元器件,大大提升飛船自主可控能力;其次,人機交互界面更友好,讓航天員操作起來更方便、更快捷。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曾表示,爲進一步提升工程的綜合能力和技術水平,我國還將研製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和新一代載人飛船,其中, 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和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返回艙都可以實現可重複使用。新一代載人飛船綜合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可以搭載7名航天員,另外它的上行和下行載荷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時,我們在考慮研發空間站的擴展艙段,爲進一步支持在軌科學實驗和爲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創造更好的條件。

中國空間站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將常態化實施乘組輪換和貨運補給任務,航天員乘組的在軌工作安排也趨於常態化。

首位載荷專家進太空

此次執行“神舟十六號”任務的飛行乘組乘員最大驚喜就是首位載荷專家進入太空執行飛行任務:神舟十六號乘組由1名首批航天員和2名第三批航天員組成:其中,航天駕駛員景海鵬和航天飛行工程師朱楊柱來自航天員大隊,主要負責直接操縱、管理航天器,以及開展相關技術試驗;載荷專家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一名教授,主要負責空間科學實驗載荷的在軌操作,在科學、航天工程等領域受過專業訓練。

網友們笑稱“戴眼鏡也可以上太空了”。

那麼,什麼載荷專家呢?先說一下什麼是載荷?航天器上裝載的、直接實現航天器在軌運行任務的儀器、設備、人員、試驗生物及試件等,被稱爲有效載荷。載荷專家從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科學研究及應用領域的科研人員中選拔,主要負責空間科學實驗載荷的在軌操作。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工程新聞發言人林西強介紹首次執行任務的2名第三批航天員,在乘組共同訓練基礎上,通過加強重點科目訓練,進一步提升了操作和適應能力,爲執行任務做好了全面準備。

據瞭解,桂海潮執飛之前,經受了8大類、200餘項科目的嚴格訓練和考覈。

此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曾公佈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共有18名(含1名女性)最終入選,包括7名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和4名載荷專家,他們將成爲我國航天員隊伍的新成員。爲滿足我國空間站工程任務需要,第三批預備航天員在航天駕駛員基礎上,增加了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兩個類別。

據悉,中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已於2022年全面啓動,按照計劃將選拔12至14名預備航天員,包括航天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三類,並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截至2023年3月,已完成初選階段選拔工作。

參考資料:

北京日報《神十六航天員亮相,有2位“新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榮耀!神十六航天員,首位載荷專家,北航桂海潮!》

中國載人航天《官方|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佈會召開》

光明網《我國將研製新一代載人飛船,可搭載7人》

軍武次位面《神箭出鞘,靜待飛天| “神十六”三大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