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出的成績單:三隻松鼠三年裁員55% 營收四連降淨利潤增69%

作者 |鄭皓元、閆嘉寧| 實習生

主編 |陳俊宏

3月25日,三隻松鼠(300783.SZ)披露了2023年業績,其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1.15億元,同比下降2.45%;歸母淨利潤爲2.2億元,同比上升69.85%;扣非淨利潤爲1.02億元,同比上升150.82%。

值得注意的是,據其2023年中期財報顯示,上半年營收僅有28.93億元,同比下降了29.67%。此外,其第二季度歸母淨利潤甚至出現負值,爲-3808萬元。對此,其在財報中表示,由於高端性價比戰略的推動,報告期內其第三、四季度迅速實現業績逆勢增長,合計貢獻增量超10億元。

2020年5月18日,三隻松鼠股價最高曾達91.59元/股。截至2024年3月26日,其每股收盤價報21.97元,較最高時跌幅達76%。在此期間,其股價一度下探至20.83元/股,與巔峰時刻股價相比,跌幅超77%。目前總市值88.10億元。

降本“省”出的利潤

據財報顯示,2023年,三隻松鼠實現營業收入71.15億元,同比下降2.45%;歸母淨利潤爲2.2億元,同比上升69.85%。

而贈利不增收的背後,秘訣是“省”。2023年,其銷售費用爲12.38億元,同比下降19.27%,降幅遠遠大於其營收降幅;管理費用2.27億元,同比下降19.76%;研發費用2491.90萬元,同比下降35.17%;財務費用567.82萬元,同比下降31.11%。三隻松鼠在財報中表示,研發費用下降主要系研發人員變動,財務費用下降主要系利息支出減少。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三隻松鼠的銷售費用是其上市以來最低水平。2019-2023年,其銷售費用分別爲22.98億元、17.12億元、20.72億元、15.33億元和12.38億元,呈現整體下滑趨勢。同時,三隻松鼠的研發費用也是上市以來最低。雖然三隻松鼠一直有重營銷輕研發的特點,但上市之初,其研發費用保持了三年增長。2019-2021年,其研發費用分別爲5022.45萬元、5252.46萬元、5754.37萬元,但2022年卻同比下滑33.2%至3843.91萬元,2023年更是下降35.17%至2491.90萬元。

同時,三隻松鼠降本還指向了縮減人員數量。2020-2023年,其員工總數分別爲5145人、4614人、2733人和2294人。至去年年底,銷售人員從2020年的2286人減至743人,技術人員從213人減至119人。這意味着,三年時間內三隻松鼠累計裁員55%。

由此可見,降本增效是其淨利潤逆勢增長的最主要原因。並且,其歸母淨利潤增長是在22年大幅下滑基礎之上,2019-2021年,其歸母淨利潤分別爲2.39億、3.01億、4.11億,2022年大幅下滑68.52%至1.29億元。對比之下,其去年2.2億元的淨利潤還不及19年。

轉型“困難戶”

三隻松鼠在互聯網紅利中脫穎而出,憑藉電商基因實現了快速發展。2012年,其在天貓商城上線第65天,就達到堅果類目銷售第1名。2019年7月,三隻松鼠登陸深交所,連續11個交易日漲停。同年,其營收同比大增45.3%至101.73億元,衝破了百億大關。

但輝煌並不持久,此後其營收開始連續下滑。2020-2023年,其營收分別爲97.94億元、97.7億元、72.93億元和71.15億元;分別同比下降爲3.72%、0.24%、25.35%和2.45%。

連年下滑的業績讓三隻松鼠也開始謀求轉型。2022年4月,其發佈公告稱將戰略轉型,致力於打造“供應鏈”。公司自建每日堅果、夏威夷果、碧根果、開心果四大核心堅果品類示範工廠,從代工生產轉向自主生產,也意味着轉向了重資產模式。

2022年底,三隻松鼠宣佈實施高端性價比戰略,性價比則指向“降價”。此前有媒體報道,三隻松鼠的夏威夷果降價到30元以下,比干果店便宜了一半。風乾鴨脖同等類型的產品超市裡賣9.9元,零食量販店賣6元以上,在三隻松鼠社區零食店5.6元。

但轉型效果並不明顯,2023年其營收爲71.15億元,同比下降2.45%。其中,佔比30.41%的線下渠道營收僅有21.63億元,同比下降13.63%;佔比69.59%的第三方電商平臺營業收入49.51億元,同比上升3.4%。但除在抖音同比增長118.51%至12.04億元外,其起家的天貓平臺營收同比下降12.22%至17.38億元,在京東更是同比大降30.53%至11.97億元。

同時,其整體銷售量同比下降11.98%至6.85萬噸,而其生產量又同比增長了17.79%至7.54萬噸,造成其庫存量分別同比增長51.57%至2.01萬噸。

降價沒有拉高營收和銷量,卻降低了毛利,其去年毛利率下降3.41個百分點至23.33%,同比下滑12.75%,是其上市以來的最低水平。2019-2022年,其毛利率分別爲27.8%、23.9%、29.38%、26.74%。

被資本市場“拋棄”

3月21日,三隻松鼠披露公告,其收到持股5%以上股東LT的《減持計劃告知函》,其擬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718.23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當前總股本的1.8%,計劃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截至公告日,LT持有三隻松鼠股份2609.31萬股(佔公司當前總股本比例6.54%)。以公告日收盤價21.26元/股計算,LT此次減持三隻松鼠股份可套現約5.5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LT是其第三大股東,此前已進行多次減持。2020年7月,三隻松鼠股份解禁後,LT便開始了大幅減持,第一輪共減持股份945.9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36%;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LT又減持了三隻松鼠股份1201.4萬股;2023年2月,LT第三次發佈公告擬減持不超過2402.8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當前總股本的6%。

無獨有偶,三隻松鼠曾經的第二大股東,IDG旗下的兩家機構NICE及其一致行動人GAO也在過去幾年內進行了高達六輪減持,持股比例從最初的24.83%降至5.02%。其第二和第三大股東輪番進行了9輪減持,累計套現約達37億元。

據悉,2012年三隻松鼠成立兩個月後,便獲得IDG資本150萬美元的投資;2013年獲得今日資本、IDG資本600萬美元的投資,2014年今日資本和IDG資本再次投資1.2億元,2015年IDG資本又追投2000萬元。上市初,NICE作爲發起人股東,持股8265.6萬股,佔比達20.61%,爲其第二大股東;LT持股6710.4萬股,佔比達16.73%,爲其第三大股東。上市後兩大股東的頻繁減持套現與IPO之前的熱捧形成對比。

伴隨一級市場被資本拋棄,三隻松鼠在二級市場也“跌跌不休”。2020年5月,三隻松鼠股價巔峰時刻股價達91.59元/股。但截至2024年3月26日,其收盤價報21.97元/股,較最高時跌幅達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