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浩劫 才能喚醒碳排意識

地球只有一個,由氣候異常,強風暴雨一來,就造成重大災損。圖爲日本西南部7月受災,房屋傾倒。(路透

氣候暖化從早期的概念成了進行式,許多專家學者指出,自今年開始,氣候變遷已成過去式,地球已邁入「氣候緊急」的危機,但這危機是由人類高碳經濟活動所帶來,地球只有一個,這樣的共業也將由我們來承擔。

今年適逢世界地球日50週年,主題爲「氣候行動年」,反映出全球暖化對地球的傷害以及改變的迫切性,雖然今年新冠疫情爆發讓全球經濟活動停擺,地球獲得片刻喘息的空間,但到疫情真正結束時,我們又如何面對下個50年?

生態面來看,全球暖化造成海水酸化,會讓貝類珊瑚礁碳酸鈣融化海洋基礎生態系將會受影響,升溫也造成海水溶氧降低,浮游生物變少,整個海洋食物鏈面臨崩解的危機。

目光拉回臺灣減碳政策其實就是能源政策,但我政府在減碳幅度力道仍然不夠,除了2025年要達到非核家園外,2025之後的減碳政策有如瞎子摸象,甚至八字還沒一撇。

根據政府目前的能源佔比,未來綠能是否滿足臺積電、鴻海等科技廠用電需求?如果沒辦法,那就很難繼續和Apple、Google等要求上下游廠商零碳排放的企業做生意,經濟動脈可能因此斷掉。

目前臺灣減碳走到一個瓶頸,臺灣人民的確有氣候危機的意識,但卻不願有更大行動,當他國藉着疫情當作產業轉型機會時,我們還沉浸在「防疫模範生」、「臺美友好」的氛圍,卻沒注意到更加迫切、影響更爲強烈的氣候危機。

地球只有一個,臺灣也只有一個,但當氣候危機被輕忽時,或許直到下次重大災難來臨,我們纔會被稍微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