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業受衝擊 將多繳163億稅金

大陸21日宣佈中止ECFA丙烯等產品優惠關稅,石化公會表示,大陸雖僅中止12項產品優惠關稅,但對臺灣石化產業衝擊遍及上下游產業鏈。圖爲中油石化事業部前鎮儲運所內丙烯儲槽。(中央社)

丙烯、氯乙烯、丁二烯、對二甲苯民生應用小百科

大陸宣佈丙烯等12種銷陸產品,明年元旦起停止適用ECFA的關稅減讓。石化公會表示,這次幾乎國內所有石化業都受到衝擊,未來若進一步擴及石化88項適用產品,以去年出口數字及平均稅率7.38%計算,要多繳新臺幣163億元稅金,且實際對產業的衝擊更大。工總更直言,此將波及國內就業。不過,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說,ECFA佔臺灣整體出口低於4%,對經濟衝擊有限,評估明年的經濟成長率仍會超過3%。

石化公會及工總建議,政府一方面協助加速我廠商全球佈局;另方面與陸建立協商溝通管道。

「上次只針對丙烯下游如PC等少量產品低價傾銷,要求繳交保證金。」石化公會理事長曹明指出,這次直接取消丙烯等12項石化產品優惠關稅,因乙烯、丙烯、丁二烯等基本原料都受到衝擊,石化產品上下游相互牽動,幾乎石化產業全面都受到波及。

臺化董事長洪福源表示,目前已有一些對策處理因應,也會想辦法進一步再減輕影響程度。臺塑化董事長陳寶郎指出,丙烯主要供應國內業者,以前每月會有一、兩船送到寧波,不過現在臺塑寧波廠已蓋丙烷脫氫廠,並已試車,產量會慢慢出來,影響不大。

不過,業者透露,上次大陸宣佈對PC實施反傾銷措施,有部分業者原有2、3條產線,後來都減爲1條,更遑論這次影響。目前日、韓是臺灣最大競爭者,但兩國都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會員,若無ECFA減緩衝擊,臺商即使想分散風險外銷去東南亞等其國家,平均率稅高達6.5%。

工總直言,陸方公佈中止的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石化相關產品的關稅優惠,對於全球佈局的石化大廠來說,會以增加海外產能因應,縮減國內產能的結果,勢必會衝擊國內就業。依石化公會資料顯示,相關產業員工數高達43萬人。

經濟部長王美花說,就12項取消優惠商品,相關產品出口到中國是18億美元,僅佔整體出口比爲1.3%,取消關稅回到WTO規定後,其中有16億美元只有1%至2%稅率。中國石化產能一直在大幅增加,變成紅海,巿場競爭非常激烈。

經濟部次長陳正祺說,經濟部已和業者充分討論,對方也瞭解趨勢與變化,未來經濟部將透過低碳化、智慧化等4大策略,提升改善業者體質,強化競爭力發展差異化產品和分散市場,針對受影響業者也會加碼補助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