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業者佔發言權 全球塑膠公約談判爆爭議
公平性遭質疑 全球塑膠公約談判昨步入第三天,各國談判代表及觀察員排隊進場。今年許多觀察員進不去會議室,引發爭議。特派記者侯永全/釜山攝影
全球塑膠公約最終談判(INC–5)昨步入第三天,報告指出,本屆註冊參加的石化業相關人員創新高,環團代表解讀,爲生存而抗爭的公民,得跟唯利是圖的業者爭奪發言權,「是巨大的不公正」。
國際環境法中心(CIEL)分析INC–5參與者名單,發現二二○多名石化產業人士註冊,創歷屆新高,人數超過東道主南韓的一四○名代表,以及所有太平洋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八十九名代表。
GAIA全球塑膠專案主任羅莎認爲,爲了生存,拾荒者、原住民等團體不辭千里前往釜山,卻需跟造成危害的化石業者爭奪與談判代表溝通的機會,這是嚴重不公。
除此之外,許多觀察員進不去會議室,引發抱怨。由於最大會議室僅能容納六十名觀察員,佔觀察員總註冊人數的百分之三,昨天許多觀察員只能在走廊觀看線上直播。印尼河流戰士(River Warrior Indonesia)成員阿札拉昨天在場外倡議, 她表示,連續兩天進不了會議室,而INC–5正被產油國拖住談判進度,討論進展不大,
事實上,南韓政府在開幕記者會上強調,主辦單位充分準備會議空間,但會議首晚,談判代表被分成四個小組分頭討論時,許多觀察員卻只能坐在地上。聯合國環境規畫署(UNEP)秘書處宣佈,能夠進入的觀察員僅限於有座位者,會議室的門第二天起被貼上「座位已滿」字樣,必須一進一出,有人離開,才能開放另一人入場。
對此,民間社會和權利持有人聯盟要求主辦方改善空間問題,認爲這有違公平性及透明原則。全球焚化爐替代方案聯盟(GAIA)發表聲明,指這並非INC首次限制觀察員入場,在INC–2舉辦前,聯合國環境規畫署就曾宣佈每個組織只能有一名代表註冊,受到強烈抗議後才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