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戰機的失事率──解讀郝柏村回憶錄之2(龍城飛)

蔣孝武夫婦。(中時報系檔案照片)

以下資料摘自郝柏村的《八年參謀總長日記》,(天下遠見出版,2000年),筆者在每一條相關日記記載後,做出自己的意見。前文〈解讀郝柏村回憶錄之一〉,敘述至1986年1月31日。

1986年大事記(續)

★2月1日,孝武談及他與蔡小姐的婚事,當面請我接受蔡小姐爲乾女兒,並於13日秦孝儀宴請時,代表女方家長,而由孝儀代表男方家長。收她做乾女兒實不敢當,但孝武既有此意,餘亦不好拒絕。

關於蔣孝武(1945-1991),坊間有不少說法,筆者難以確實,然他涉入1984年10月的江南案,固然許多情形非其所願,至少部分屬實,屬實的部分爲何?今天還存在的少數當事人都沒有出來釐清,所以日後此事是否石沉大海,亦是可能。

筆者查詢蔣孝武事誼時,看見他在1975年6月擔任退輔會下成立之榮電公司首任董事長,可見退輔會與榮電公司的特殊性,非一般國營事業可以比擬。至於其第二任妻子,蔡惠媚(1959年-),臺灣台中市清水人,一般印象甚好,多年來甚爲低調。

蔣孝武爲何請郝柏村在其婚事上代表女方家長,而不直接由蔡小姐父母出面?筆者猜想是由於經國先生身體不適,不方便出面,而請先總統蔣公文膽秦孝儀代表經國先生,這樣兩方對等。然而筆者認爲太過官式而不近人情,可能經國先生對蔣孝武婚事有其想法。

關於秦孝儀,其古文深厚,書法一絕,而且對於蔣公極爲忠誠。筆者曾聞歷史前輩告知,蔣公生前,秦孝儀每早必在其辦公室中對蔣公官邸方向立正敬禮良久,數十年如一日。

★2月2日,上午到臺北球場,一位女杆弟談及昨日兩位鄉鎮長選舉的候選人,均分別到她家買票,她家共有10張票,每票價值500元,雙方各送500百元,她家共得1萬元,然後在投票時,各投5票,算是對兩家都對得起,兩位競選者聽說都是黨員。就本黨而言,如何防止金錢介入選舉,應是黨譽要件,而選民及競選人素質,距真正的民主還相去甚遠。

此事甚爲有趣,不論該女杆弟,還是郝柏村,可能都沒有搞清楚,對兩位競爭的候選人各投5票,效力爲零票,等於白投,事實上對兩位候選人都對不起。不過,老百姓心目中至少不會不公平,這離真正的民主其實還蠻接近的,如果收了錢,亂投票或不投票,纔是沒有民主政治責任吧!

至於要求老百姓不收錢,不合情理,郝柏村亦無責怪之意,當年的一萬元在鄉間或許可以買到幾分田地,也很實惠。而未來咱們中國大陸搞鄉鎮長選舉,候選人分別到老百姓家買票,每票價值500元人民幣,聽起來也蠻合理的。

★2月4日,上午視察(金門)青山震撼訓練場。聽取縣政府簡報後,爲建設金門爲三民主義模範縣,對金門戰地政務提出新觀念、新標準、新作法:一、達成禮運大同的理想社會。二、清潔:思想風氣及環境的清潔。三、富足:物質的及精神的。

郝柏村的指示,在筆者看來,和共產黨的領導人相當類似,將第一、第三兩點綜合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第二點爲「五講四美三熱愛」(五講: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四美:心靈美、語言美、行爲美、環境美;三熱愛: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共產黨),三熱愛在我方改爲:熱愛中華民國、熱愛三民主義、熱愛中國國民黨即可。可見咱們中國人對於政治口號與政治理想,似認爲經常複誦,即可達成理想社會,此方面兩岸完全一致。

筆者自幼居住眷村,習看標語,如反攻大陸、拯救大陸同胞、效忠偉大領袖、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等等,後去大陸,亦見到處標語,才知中國政治文化以標語表達與洗腦是一大特色。筆者後赴美留學,從未見美國標語,如 Love Your Country、Be Careful a Soviet Spy is Closing to You等等。近數十年來,臺灣街道上的標語早已消失,防空洞也不見了,包括蔣公和夫人的攜手微笑,都轉成了我們濃濃鄉愁的一部分,不過,這些可能是綠營臺胞們所受不了的回憶吧!

★2月14日,春節後,空軍發生F5E兩架互撞,飛行員一人獲救,F104一架失事,飛行員獲救。空軍25年來失事統計:一、F5E/F(自64年至74年使用時間11年)損毀飛機28架,失事率10萬小時8.8次。二、F5A/B(自55年至74年使用時間20年)損毀飛機30架,失事率10萬小時11.83次。。三、F104A/B/C(自49年至74年使用時間25年)損毀飛機69架,失事率10萬小時24.8次。四、自64年至74年,31年間空中相撞42次。

中華民國在臺灣,自49年至74年(自1960年至1985年),25年間戰機失事損毀飛機127架,相撞42次,以兩架相撞計84架,計共損毀飛機211架。筆者沒有其他國家的數據,不能比較,不過可以看見我們的戰機機齡太大,以F104而言,使用25年,失事率爲F5E的近3倍,F5A的2倍,有所謂「空中棺材」之稱,據悉損毀飛機達總數一半,也就是說我們辛苦培養起來的年輕英勇的戰鬥機飛行員死亡率在那個時候接近50%,不能不說是我們中國人時代的悲劇。

一方面,爲了國共內戰的延續,保衛臺灣,一方面,實在沒有錢不停購買昂貴的美國戰機,F104的維護都是拆舊機零件來補修耗材,這樣修修補補的飛機飛上天,不掉下來也奇怪。

1986年02月16日華航馬公空難,罹難家屬撒冥紙。(中時攝影組攝)

★2月16日,華航737客機傍晚降落澎湖時失事落海,指示協助搜救。

筆者蒐集自1980年至2002年華航客機貨機失事統計:

1980年2月27日,華航波音707客機於馬尼拉機場降落時撞毀,機上5人喪生,另有37人受傷。

1986年2月16日,華航波音737客機在澎湖海面墜毀,13人喪生。

1989年10月26日,華航波音737客機於花蓮附近撞山,造成54人喪生。

1991年12月29日,華航波音747貨機於臺北縣墜毀,機上5名機員喪生。

1993年11月4日,華航波音747客機滑出香港啓德機場跑道,跌落海中,機上23人受傷。

1994年4月26日,華航空中巴士A300於日本名古屋機場撞毀,機上264人全數罹難。

1998年2月16日,華航空中巴士300於中正機場附近撞上民房,機上196人與地面6人喪生。

2002年5月25日,華航B747客機因飛機金屬疲勞,在澎湖馬公外海墜毀,機上225人全部罹難。

這麼多的華航空難,是怎麼造成的?據檢討,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華航的駕駛員當年多由空軍戰鬥機飛行員轉任,華航的董事長也多由空軍將領退休接任,所以在飛行的習慣上,在公司的管理上,都反映出空軍一部分的問題。那段時間,幾乎人人怕坐華航,筆者由於愛國,出國仍然必搭華航,見當時機上乘客確實減少不少。

(作者龍城飛,原名楊雨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

【未完待續,龍城飛專欄每週一刊出】

後記

前文〈解讀郝柏村回憶錄之1〉刊出後,關於筆者討論臺灣海峽兩岸戰事,認爲以目前中共軍機不斷繞臺,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勇敢而戰。張憲義博士迴應:「多數尊重少數,少數服從多數。首先以大尊小,再來以小事大,當小的發脾氣時,大的對小的善意仍然應該不變。尊敬的習近平的善意做得很好!孫中山名言──本互助博愛之精神,謀團體永久之鞏固。爲什麼我們不能不惜一切代價(軟的硬的)阻止兩岸開戰的發生?如果可以的話,誰在乎日本、美國會不會來保護臺灣?」

張憲義博士頗有理想主義。然民進黨確有臺灣獨立的願望,站在住民自決以及民主制度立場,他們得到主要西方國家的支持,而站在中國民族主義立場,中國不論是否共產黨執政,中國不能容忍臺灣獨立而致國家海防受制。

平心而論,此二者關係不易解決。而欲以孟子所云:「惟仁者爲能以大事小,惟智者爲能以小事大。」解決兩岸問題,此話至少已被傳頌30多年。筆者記憶中,中共從未承諾「以大事小以仁」的原則,這兩年甚至爲「以大事小以武」。

中國人普遍認爲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思想多元,百家爭鳴,一旦一統於秦即思想言論歸一,此後中國思想發展基本緩慢。因此,說此話者,其實蘊含多元思維,不急於統一,而期待兩岸互相尊重,進行制度之良性競爭。

因此「以小事大」變成維持兩岸和平關係的手段,凡事莫惹中共不喜,在推論上已有中共不仁的本質,可以隨時變臉,近年來果然符合一般印象,中共失去耐心,準備動武,其實給予了民進黨進一步中華民國臺灣化的合理性。

筆者並不認爲未來30年內兩岸有和平統一的可能,主要是大陸的制度與文化和臺灣的差得太遠,不論臺灣或海外的深藍羣衆怎麼想,兩岸統一目前缺乏基礎與條件。若只因爲對民進黨不滿而統一,並不能因此帶來臺灣永續的平安,反而會因爲遽然統一而致臺灣爲第二個香港。

統一必須經過兩岸細緻的討論各方面的處理辦法以及預防可能的風險,目前臺灣方面找不到這樣能夠受到臺灣老百姓信任的政黨與政治領袖代表臺灣與中共進行公開透明的談判。其實比較合適的是民進黨,但是中共不會接受,國民黨缺乏足夠代表性,這和臺灣內部的藍小綠大以及藍綠過於衝突有關。

張憲義博士又說「看完懷俄明州衆議員利茲‧切尼週三猛烈抨擊她的共和黨同僚,因爲他們抨擊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將軍。我相信臺灣的總參謀長應忠於中華民國憲法,而不是隻忠於民進黨或蔡總統,你怎麼認爲?」

筆者認爲中華民國的總參謀長應完全忠於中華民國憲法,而不是忠於國民黨與民進黨或其他執政黨,中華民國政府應率先公開聲明軍隊國家化。依憲法,軍隊的首長必須接受做爲三軍統帥的總統的命令,因此,今天的總參謀長、國防部長忠於蔡英文總統是正確的。同時,要求中國大陸的軍隊早日國家化,更爲重要。

另外,關於張國英事,筆者師範大學歷史系博士班同學倪孟安迴應,指出在前空軍總司令暨參謀總長王叔銘將軍(1905-1988)日記中,有如下記載:

1985年11月18日:「餘詢劉安祺關張國英之工作情況及其前途事,劉答稱,彼之部下於豪章、郝柏村、馬安瀾均不如張國英之能力,但不得升遷之原因,可能是受了賴名湯之影響。劉安祺不願爲副總長,且心中鬱抑不歡,而以張國英爲國防部次長,無異是拆劉之臺。劉安祺因有的小事不事前請示蔣經國,竟被置之於閒置的三軍大學校長,張國英因是劉安祺的所屬,調爲無事做的次長,高魁元到任後亦不能有所作爲,海軍之馮啓驄更不待言,嗚呼!國防部今成爲蔣經國爲所欲爲之場所矣。」

1987年11月9日:「老兵一生奉獻國家,補助臺幣5000元,輔導會主任張國英予以否決。今晨千餘老兵情激昂之,至向行政院請願。」

12月9日:「XXX告稱,張國英在輔導會期間工作不順利,榮民曾有請願書上蔣夫人。張國英官氣太盛,蔣夫人不滿意,亦是張去職之重大原因之一。」

張國英本人究如何思想他的處境,我們不得而知,他似無留下日記。不過,由王叔銘記載,對於經國先生憑別人對他的態度或旨意而不滿,任意處理這些上將去處,表示「國防部今成爲蔣經國爲所欲爲之場所矣」,這是非常少數我們可以看見國民黨上一代人物對於蔣介石將國家交給蔣經國的意見。

來稿請寄:[email protected],史話專欄歡迎書摘合作與歷史相關文章、照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