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過敏性疾病日:食物過敏≠不耐受,咱們可以用這4點加以區分

每年7月8日是世界過敏性疾病日。

之所以設定這個節日,其目的是爲了能夠增強全民對過敏性疾病的認識,進而共同預防過敏反應以及過敏性哮喘。

據世界變態反應組織對30個國家過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

在這些國家的12億總人口中,大約22%的人患有過敏性疾病,比如過敏性鼻炎、哮喘、結膜炎、溼疹、食物過敏、藥物過敏等。

食物過敏,最爲普遍

所謂的食物過敏,主要指的是對某些特定的食物,或者含有某些特定成分的食物產生過敏,從而出現不良生理反應的現象。

而食物過敏的患病率近些年明顯增高,嬰幼兒以及兒童的發病率相比成人更高,但個體的發病率會隨着年齡增長而降低。

這種疾病在各個年齡段人羣中能發生,但嬰幼兒以及兒童最先容易出現這種反應,發病率也比成人高許多,4-6月齡是食物過敏的高發年齡段。

食物過敏、食物不耐受,究竟有啥區別?

所謂的食物不耐受,主要是某些人對某些特定的食物不能消化吸收,從而產生不良反應的現象。

食物過敏和食物不耐受雖然都是人對食物的不良反應,但是兩者存在很大的區別。主

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原理不同

食物過敏的原理是免疫系統將某食物誤認爲是有害物質,從而啓動免疫防禦系統來對抗食物,引發不良生理反應。

人體對某種食物過敏,是由於血液中存在專門針對這種食物的免疫球蛋白E,吃了這種食物時就會產生一種特異性抗體,抗體與食物出現了不良的生理反應,這些反應就是食物過敏現象。

食物被吃入人體後,正常情況下會被消化成氨基酸、甘油和單糖,消化過程中需要有相應的消化酶催化,但有些人的體內缺乏對某種食物的消化酶,就無法消化這種食物,還會引起不良的生理反應。這就是食物不耐受的現象。

也就是說,食物過敏是人體多出了特定的免疫球蛋白,而食物不耐受是人體中缺乏特定的消化酶。二者產生不良反應的原理是完全不同的。

2、發作速度不同

食物過敏一般在接觸過敏原後,只要幾分鐘到幾個小時內就會出現症狀,發作速度快,症狀明顯,是急性病。

而食物不耐受一般在接觸不耐受的食物幾天後才產生反應,發作速度慢,症狀不明顯,是慢性病。即使二者發作的速度有明顯的差別。

3、症狀不同

食物過敏主要症狀常常是:皮膚紅、腫、瘙癢,呼吸困難,血壓下降,嚴重時甚至可以危及生命,所以有觀點認爲:食物過敏危害不亞於毒藥的危害。

食物不耐受主要症狀有:頭痛、關節痛、失眠、溼疹、便秘、腹瀉,症狀多種多樣五花八門,可發生在全身多個系統都可能出現反應。

4、防治方法不同

預防食物過敏主要以避開過敏原爲主,對過敏的治療一般採用脫敏、抗過敏的措施。

可誘發過敏的食物,比較多見的有:牛奶、雞蛋清、蝦蟹、貝類、腰果、花生、芒果、菠蘿、菌菇、海鮮等。

食物不耐受通常採用忌食或者輪替的方法來解決,常見的不耐受食物有:牛奶、雞蛋、小麥、玉米、堅果、大豆、貝類等。

綜上所述,食物過敏和食物不耐受的根本區別是:人體中多出了不該有的物質和缺乏該有的物質之差異。

即:一個是缺乏該有的東西,另一個是存在不該有的東西。而目前醫學界還沒有找到這兩種現象的根本病因。

對於食物過敏的人而言,日常就需要從源頭預防食物過敏反應。

當確定好致敏原後,咱們就需要嚴格避免攝入含有該物資的食物,在購買食物時需注意仔細查看食物營養標籤上的配料表等信息,不買含有致敏原的食物。

同時,當在飲食清單上去除某種致敏食物,咱們還需用其他食物作爲代替,來補充所損失的營養價值,讓營養達到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