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北京對民企的兩手策略(謝長泰)

圖爲阿里巴巴集團北京總部大樓。(中新社)

在過去兩年,中國政府無情打壓了國內最重要、最成功的幾個公司,像阿里巴巴、騰訊、滴滴出行,和美團點評。另外,從2018年開始,中國政府也重組了幾個像萬達及恆大這樣的大型私人企業集團。中國政府幾十年來對市場經濟及私人企業的全心擁抱,似乎已經走到盡頭。然而在同時,中國政府也悄悄地做了很多對企業友善的法令改革,主要是簡化中小型企業的融資程序,以及幫助他們處理因商業而衍生的法律訴訟過程。

政府一方面打擊大型私企,另外一方面又制定了許多對企業友善的法律。這樣的政策似乎充滿了矛盾。然而,這其實反應了中共的雙重目標:一方面容許私人企業的繁榮,另外一方面又要掌握全面的控制權。中共對大型私企的打擊,並非想回到毛澤東時代的社會主義經濟路線,而是忌憚其對黨權力的威脅。但即使如此,黨內也普遍認爲,一旦缺少了繁榮的私人企業,經濟將會萎縮並威脅到黨的生存。這種思維的結果,就是我所稱的兩手策略:一隻手摧毀一切對黨的權力威脅,另一隻手則扶植私人企業,藉它們來繁榮經濟,創造就業,持續創新,但又不會壯大到會威脅自己的權力。

在2010年代的初期,中共的內部領導,就有一種共同看法,認爲大型私人企業已經威脅到黨的控制權。其實,在同時,全世界的政府都有同樣的疑慮,即私人財富的權力已凌駕政府。但而這問題在中國特別嚴重。其主要原因,是幾乎所有的私人企業都和地方政府有綿密的利益關連,而地方政府則利用其龐大的資源,來追求自身的利益。

長久以來,地方政府是私人企業的最大支持者,這不但是最有效的振興地方經濟和就業的方法,同時也是黨的最高目標。所以地方官員的升遷常取決於地方私企的發展。然而日久之後,地方官員常常從這些發展裡求取私利。例如,很多官員及他們的家屬常擁有私人公司的股權。這對黨而言是一種權力的侵蝕。地方官員對他們所扶植的私企利益的青睞,超過了對黨的忠誠,而嚴重到成爲對黨的生存威脅,這就是上述的第一隻手的來源。2012年的反貪腐運動,就應從這個角度來觀察。當時下馬的官員通常都是接受私人企業賄賂的黨員。而這個運動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切斷他們和私人企業的關係,並恢復對黨員的監督能力。

這第一隻手,也在其他面向強化了黨的控制。某些黨的組織進入了私人企業及非政府機構。同時,原來在國營企業、大學、以及醫院裡的黨組織的權力也被強化。更有甚者,中共也在網路平臺公司、媒體、及擁有大數據的公司,強迫取得有經營否決權的所謂「黃金股」。政府尤其忌憚私企在黨的人事任命及意識形態所可能產生的威脅。在升遷上,對黨的忠誠的考慮也變得超過能力的考慮。當初在地方經濟發展付出很多心力的官員,現在則着力於召開政治會議,或組織監督團隊。

准此,中國對大型企業的打擊,必須視爲政府取回控制權企圖的一部分。對政府的控制權產生威脅的公司或個人,不論是擁有大量財富的個人或名人網紅、補習學校、網路或媒體公司,都必須被迫俯首。

中國政府儘管堅持其權力,但並無意回到毛時代的社會主義路線。黨中央堅信過去40年對私人企業的擁抱,造就了史無前例的經濟成長及生活水準提升。更重要的是,這強化了共產黨統治的合法性。

對大型私企的打擊,自然會傷害到經濟成長。因此又有了強勁的第二隻手,希望廣泛的幫助那些有能力創造就業機會、成長及創新,但又不至於大到影響到政府權力的私企。第二隻手的策略雖有不少的措施,但主要的目的,都是在減低阻礙了私人企業發展的監理、法令及金融限制,尤以科技新創企業爲然。現在中國的每一個地區,都有一個辦理企業註冊的網路或單一窗口。同時,企業註冊最低的資本額也被降低。另外,司法系統,也對企業合理及友善化。專門處理智財、破產的法院也紛紛成立。中國政府上網的判決書,比任何國家都多。由於政府握有個人資訊的整合數據,對判決結果的執行,自2016年起也大幅增強。

小型企業資金的取得,也在放寬中。2021年,銀行對小企業的放款增加了27.3%。在政府支持下,大型銀行更是增加了40%。上海證交所在2019年設立了新的科創板,以簡化上市過程。中國的第三個證交所,也於2021年成立於北京,主要針對中小企業的上市。兩者都對中國大量增加的私募企業(包括半導體及電動車)提供方便的上市管道。從2018年以來,政府開始對企業減稅,2019和2020年,減稅數額都高達GDP的2%。

在這種情形下,過去10年來中小企業爆炸性的成長,由2012年的5500萬家,增加到2021年的1億5000萬家。這不但創造了數以千萬計的新工作,最重要的是穩固了共產黨的執政基礎。

在可見的將來,我相信中國政府都會持續的採行這個兩手策略。然而一般的看法,是這個策略在長期上,不太可能成功。主要的原因是共產黨的全面控制,終將損及市場經濟。雖然中小企業受到支持,但他們卻不敢變得太大,以免樹大招風,在這個看法下,這兩隻手根本在互相牽制。西方人對此也同樣悲觀,但卻是來自不同的推理,基本上,他們認爲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終將危及共產黨的統治。

兩手策略能否成功,其實無法以理論來推璺,而必須以實際的發展來觀察。如果私人企業能持續發展,而政府持續保有權力,這個策略當然就算是成功的。此中最大的變數,是政府因扶助中小企業而取得的成長,是否能超過對大型企業的管制而產生的傷害。當創業家瞭解到他不可能再創造另一個阿里巴巴時,所帶來對經濟的損害,可以用數以萬計的新小企來彌補嗎?換句話說,失去了幾個十億百億級規模的公司,可以用一羣百萬級規模的小公司來彌補嗎?

我們如果看現時中國經濟的數據,不同的指標都各自支持悲觀及樂觀兩方的看法。2021年,都會地區的失業率雖僅5.1%,但在16到24歲的年齡羣裡,失業率高達14.3%。騰訊和阿里巴巴有很多員工被資遣,但這些人已經在比較小的新創公司裡找到工作。雖然政府極力想扶持中小企業,但很多小型企業仍然覺得融資困難。中國的股票市場,已經從對政府打擊企業的失望,反轉爲因政府對私人企業支持而產生的樂觀期待。

不論結果如何,有件事很明顯:我們從未在歷史上看到像現在中國這種強大的私營企業在共產政權下受到控管的制度。中國雖然在政治上回到了毛時代的模式,但在經濟上卻不願採取他的計劃經濟及國營事業思想。在兩手策略下,私人企業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這個策略如果成功了,共產黨將有持續執政的基礎;但如果失敗了,其憾動的不僅是中國經濟,而且是政權。(作者爲芝加哥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本文英文版刊登於The Wi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