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北京如何看待藍白將合難合(王尚智)

藍白合瀕臨破局,三位民調專家與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四人合照。(民衆黨提供/楊亞璇臺北傳真)

在野藍白合瀕臨破局,緊繫臺灣今後命運的2024總統大選,如今很多人都說:「結局」已經昭然若揭。各自選,就是保障賴清德勝選!

「賴清德當選=臺獨=兩岸通向戰爭」是一個簡化但不離事實的推論。然而6成非綠選民「下架民進黨、渴望兩岸和平」的巨大期待,羣生洪流所願,竟然難敵政治人物們的各自圖謀,這是最令選民們無限感慨、憤怒的原因了。

緊緊跟隨藍白協商至今,則是綠營處心積慮批評「北京介入臺灣大選」!非要說北京若有某種「傾向性」,自然是更樂見「臺獨政黨被下架」,能促進兩岸和平交流的政黨得以輪替!但今年北京對臺灣大選的「拿捏」,相對準確且收放謹慎,至今沒有能讓民進黨「撿到槍」、讓臺灣社會大衆混淆或疑惑的發言。

臺灣社會對北京長期的「想像、猜測、誤解」,始終來自難以抹滅的「懼中、懼統、懼戰」三個向度。臺灣民衆原本並不「懼中」,無論中國文化、地理歷史,乃至市場投資、觀光旅遊,即使對於「本土綠油油」的中南地區民衆,甚至也都充滿好奇有趣。「懼中」是民進黨這些年蓄意「抹紅」,隨着交流中斷8年、疫情隔離而陌生效應被擴大。

「懼統」,主要來自臺灣民衆對生活現況的安然渴望,兩岸各種體制差異擔心原有「自由」被剝奪;而「懼戰」,則是基層人心對戰爭更本質、更本能的害怕排斥。但去年裴洛西事件引發圍島軍演之後,兩岸關係在心理層面正式進入直面未來「統一、戰爭」的深水區,卻也因此被徹底揭曉:「民進黨執政」纔是兩岸關係走向極端化的罪魁禍首!

而這也恰是今年臺灣總統大選打「兩岸牌」,綠營盡顯蒼白無力的主因!賴清德無法抹除自身「臺獨色彩」,對北京所有的叫囂、扣帽子均被基層無視,至今也無法有效裂解「藍白合=兩岸和平有望」的意義認知。臺灣民衆這回彷彿施打了「兩岸疫苗」,難得能夠不被綠營的抹紅病毒影響選情!

剛剛結束的APEC「拜習會」,中方首次直率表態「臺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的最核心且最敏感,尤其美國應停止「武裝臺灣」;美國也同意表達了「堅持一中、不支持臺獨」的立場。美國在時機點上難以「明面支持賴蕭配」了,大環境對在野陣營提供有利局面,就端看藍白能否真正推出「最強能打敗民進黨的人選」!

當然對於北京而言,包括ECFA早收清單審查,自然是早已規畫好「賴清德一旦當選」的最壞打算!臺灣問題從來就是「和統、武統」兩路並進,在每一個不同變化的趨勢節點,進行動態調整。「武統」扣緊臺獨與外國勢力介入,在此同時「和平」卻也從來沒有被輕易放棄,特別是當「兩岸深化融合」已經成爲歷史性、地理性與政策性的具體結論。

也就是說,「兩岸進程」並不會因2024臺灣大選而改變!藍白正副搭配如今雖卡在「民調認定差異」,北京觀點卻剛好與臺灣基層民衆的角度完全一致:「誰最強,才能打敗民進黨」!

即使過去北京更熟悉「黨對黨」,早前也更接受傾向國民黨的說法與描述,但今年的總統大選體現了臺灣社會許多「民意質變」:比如柯文哲一路緊繫了臺灣「年輕族羣、中間選民」近25%的基本盤支持,傳統藍綠政黨正在失去「未來性」,這應是北京觀察研判的首回驚奇之處!

藍白今後一旦破局,就只剩在野選民自行「棄保」一途了。臺灣總統大選輸贏結果影響很大,對北京卻也堪稱「毫無影響」!唯獨兩岸未來若要繼續「深化融合」,必須瞭解臺灣社會人心的「政治光譜」已然結構改變!尤其臺灣新世代的「懼中、懼統、懼戰」今後如何消弭轉化,就算賴清德勝選也得「再綠也要更融合」,勢必是2024臺灣大選後最值得深思的「和平曙光」所在。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