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甩鍋北市府 羅文嘉不如促交流(何振盛)
臺北上海雙城論壇即將於17日登場,圖爲2023年雙城論壇。(臺北市政府提供/丁上程臺北傳真)
歷時15年,年年未曾中斷且順利舉行的「臺北上海雙城論壇」,今年輪到我方舉辦,卻一波三折,陸續遭陸委會設限及海基會要求「救人」的政治任務,不僅讓此次雙城論壇失焦且徒添紛爭,更可能造成原先足以降低兩岸緊張情勢的良性城市互動最終無以爲繼。
此次蔣萬安的臺北市政府首次主辦雙城論壇,卻遭陸委會以迴應大陸《懲獨22條》爲由,封殺上海臺辦主任與9家媒體記者隨團與會,並揚言論壇舉辦期間,大陸對臺施壓情勢若惡化,將隨時要求臺北市政府延後雙城論壇的活動。海基會也不甘寂寞隨即發射嘴炮,要求蔣萬安市長於論壇期間向陸方反映我一貫道3名信徒在廣東被捕一事,被北市發言人殷瑋回說,「難道北市府已經接管海基會?」
雙城論壇系由前臺北市長郝龍斌於2010年倡議而成功形塑的「兩岸城市交流模式」,雙方約定每年分別由臺北與上海各自在己方城市舉辦一次雙城對話的論壇,以探討雙方合作事宜並簽署備忘錄。首次論壇即在臺北舉行,郝前市長任內即舉辦5次,柯文哲前市長任內則舉辦了8次,其中3次因疫情關係改爲線上會議。蔣萬安市長上任後,去年曾參加上海舉辦的一次,今年則輪到臺北舉辦。
事實上,雙城論壇的舉辦具有多方面的意義。從城市治理的角度而言,雙城論壇促進城市相互學習,上海市從臺北市學到垃圾分類、市民熱線服務等;臺北市從上海市學習「走出去」的城市行銷。另從更宏觀的兩岸關係發展而言,透過低層次與低敏感度的城市交流,有助於放鬆兩岸緊繃的神經與肌肉,降低潛在衝突的可能性,進而讓雙方思索與描繪兩岸未來互利雙贏的共同圖像。
因此綜合大陸學者的看法認爲,上海市、臺北市是兩岸居民往來最密切的兩座城市,彷彿一條無形的線早已把彼此連在一起。城市交流正在實踐「兩岸一家親」理念,促進雙城經濟合作,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供了具體的保障。
其次,奠基於雙城論壇的「兩岸城市交流模式」,也在探索兩岸融合發展的新路,從最初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到現在走向同題共答、共同發展,這是解決兵兇戰危,建立互信共榮的好方法。同樣地,臺灣的知名學者趙春山也認爲:「兩岸城市交流對改善兩岸關係是有利的,而不是說兩岸關係緊張,或是外交關係緊張,然後就來限制兩岸交流,這是邏輯上的問題」。
近期一貫道3名信徒在大陸廣東被捕的事件與雙城論壇的舉辦,原本是「橋歸橋、路歸路」的兩碼事,但是海基會秘書長羅文嘉不循海協會的正常管道向陸方交涉,卻將此事與雙城論壇作不當連結,反要求不關市府權責的蔣市長向陸方訪問團問個清楚,這種甩鍋卸責、敷衍牽拖的行徑,真令人瞠目結舌。
宗教事務在大陸一向是敏感的議題,目前大陸官方僅承認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等5個宗教,一貫道並不在其中,且在中共建政之初還曾被宣佈爲「反動會道門」。因此被捕事件並不會令知情者意外,但令人訝異的是,我政府相關部門是不知道還是裝傻?遇事委罪於人,一退六二五,今年6月無端將大陸和港澳旅遊調升爲橙色警戒區,卻未善盡全力宣導國人勿踩地雷的重大事項,難怪國民黨立委要提案刪掉海基會的預算。
時值「要臺灣付保護費又拒不承諾捍衛臺灣」的川普即將上任,且其就職典禮又首次破例邀請大陸最高領導人赴會,倘若臺海有事,臺灣能不危險嗎?民進黨政府與其對大陸嗆聲,不如多在兩岸交流上努力,這纔是化解潛在衝突的正向作爲,也不致於在需要協助在大陸出事的臺灣民衆時,束手無策,還要向臺北市政府求援。(作者爲佛光大學樂活產業學院教授兼院長、臺灣對外關係研究暨發展協會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