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蔡英文留下的爛攤 新政府要收拾(何振盛)

總統蔡英文近日接受BBC專訪 。圖/總統府提供

在總統府的歡送會上,蔡英文表示,對比8年前,「我們已經留下一個更好的臺灣」,如果要留下一句話給臺灣,她希望「臺灣是團結的臺灣」。但就在賴清德就職總統前夕,朝野立委卻因國會改革方案爆發激烈的肢體衝突,讓蔡英文空洞的「團結」口號成了莫大的諷刺。

然而臺灣社會之所以陷入對立與分裂,實則肇因於蔡英文總統執政8年來諸多乖張不義之舉。就臺灣內部而言,在蔡總統「民主獨裁」體制之下所形塑的綠色恐怖,幾乎斷送臺灣淺薄的民主根基。在「綠能你不能」的「唯綠獨尊」思維下,壓制越大,反撲越大,終於造成社會難以填補的分裂鴻溝。雖然蔡英文讓民進黨順利再取得未來4年的執政權,有功於黨,但她惡化臺灣朝野和社會對立,對於賴清德接棒執政卻未必有利,且對臺灣的發展造成極大的傷害。

回顧2016年蔡總統甫上任即藉「轉型正義」之名,透過針對性極強的兩項惡法,成立「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與「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兩個專門清算打壓在野黨的「東廠」黑機關,正式將國家合法暴力運用在政黨鬥爭上。在削弱國民黨的同時,也爲民進黨與綠色權貴輸送與累積更多的不義之財。

2018年初的「卡管案」,更是蔡政府戕害大學自治的指標性惡例,而統籌操作卡管的主要人物就是時任行政院長的賴清德。臺大前校長管中閔痛陳,卡管案彷彿現世的「儒林外史」,御用學者、親綠名嘴、側翼與網軍,搭配府院黨三位一體的集體暴力,對管進行人格謀殺,讓崇高的臺大校長變成過街老鼠。

2020年11月,蔡總統挾着勝選連任的超高人氣,運用徹底綠化的NCC對中天電視臺發動秋後算帳,造成所謂「不予換照事件」,此無疑爲蔡政府幹預新聞自由的赤裸寫照。儘管蔡政府希望藉由「關中天」所產生的寒蟬效應,來限縮反對力量的話語權,但卻激起社會各界的撻伐,尤其在中天採取行政訴訟後,NCC歷經17次敗訴,依然不肯認錯,更加深人民對於綠色政權的鄙夷與仇視。

隨着臺灣內部對立的深化,蔡政府在對外關係上採取一面倒的親美政策,除造成兩岸間的猜忌與叫陣外,也引發民選總統任內最大規模的斷交潮。我邦交國從22個迅速銳減爲12個,其中8個發生在只會反中仇中的「斷交部長」吳釗燮任內。號稱「無招蟹」的吳部長,在回鍋國安會秘書長的前夕,以粗鄙無禮又不合乎法度的姿態反嗆在野黨立委的質詢,這種只會吵架對抗的鷹派作風,只證明自己的跋扈與無能,卻缺乏處理外交事務的巧思與細膩。

近日蔡總統在卸任前接受BBC專訪時提到,雖「不能排除(兩岸間)任何軍事衝突或侵略的可能性」,但藉俄烏戰爭經驗,民主國家若能集結成嚇阻力量,仍大有可能維持兩岸和平。這種想法說穿了,還是將臺灣的安全與和平寄望於以美國爲首的民主國家,卻不反思臺灣之所以成爲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全因蔡政府「倚美謀獨」並排斥與對岸良性互動,才置臺灣於兵兇戰危的險境。一旦臺灣成爲第二個烏克蘭,就算友邦馳援助陣,美麗寶島也將成爲戰火肆虐的人間煉獄。

總之,蔡政府對內以捍衛己黨、鞏固利益爲優先,毫不在乎國家團結與社會和諧;對外則親美抗中,甘爲附庸,徹底罔顧兩岸和平與臺灣安全。蔡總統選舉時高舉的各項政策訴求,如非核家園與能源轉型、居住正義、司法改革、青年就業與工資、食品安全等,若不是跳票,就是對綠友友們的利益輸送。蔡英文留下的政治遺產,絕非是更好的臺灣,雙少數執政的賴清德政府如何善了一堆的爛攤子,將是極大的考驗。

而520之後,真的就都沒有蔡英文的事了嗎?她對臺灣造成的傷害,最後還是必須接受歷史的審判。(作者爲佛光大學樂活產業學院教授兼院長、臺灣對外關係研究暨發展協會理事長、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