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雙城論壇突破兩岸囚徒困境(吳崇涵)
2024臺北上海雙城論壇17日登場,今年主題定調「智慧治理、永續未來」,臺北市市長蔣萬安(前右)和上海市副市長華源(前左)在結束開幕式後,ㄧ同離開會場。(趙雙傑攝)
今年的雙城論壇,蔣萬安市長用瓊瑤的「戰爭代表就是流浪與苦難」開頭,在主論壇中又提到「多一點對話,少一點對峙;多一點和平的橄欖枝,少一點衝突的酸葡萄。一點漁船燈火點綴夕陽,少一點船艦飛機的喧囂呼嘯。」用詞優美,寓意深遠。這與去年蔣市長用唐朝詩人溫庭筠《望江南》中提到的江水與千帆或李白《早發白帝城》中的「輕舟已過萬重山」,兩相比較,含義相似,都是希望藉由對話來消弭衝突。
本屆雙城論壇圓滿落幕。臺北與上海達成幾項重要合作案,包括「臺北市與上海市推動智慧醫療」與「臺北市立動物園與上海動物園小貓熊物種交流及保育」2個合作備忘錄。然而最重要的,就是上海推動恢復團客來臺旅遊。這是繼今年6月交通部禁止組團赴陸後,兩岸再次提及開放觀光團客。對於恢復兩岸人民交流,無疑注入一劑強心針。
面對本次雙城論壇舉辦前的風風雨雨,民進黨政府似乎採取抹黑與污名化雙城論壇,或是藉由審查參與者的資格來阻擋本屆會議。然而,民調顯示,臺灣人民仍然支持在最危險的時刻,兩岸必須交流。可見臺灣社會重視雙城論壇所帶來的功能。單就恢復兩岸觀光的部分,雙城論壇帶來一個非常重要訊息;在兩岸關係進入深水區時,若有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並且適當的遞出橄欖枝,促進合作並深化和平的機會就會大增。
國際關係自由主義者認爲,「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策略,是「重複性囚徒困境」賽局中,最有效率且能穩定雙方合作的模型。簡言之,合作論者認爲,雙方在資訊不對等且相互猜忌下,若一方試圖先行遞出合作的橄欖枝,另一方會反饋相對的合作策略;依此模式不斷重複進行,最終能達成「相互合作」的機率大增。
在雙城論壇舉辦前,賴政府仍不願解禁後續的赴陸組團禁令。稱陸方必須先解開政治限制,大陸觀光客可以不受限制來臺灣,試圖把問題丟給對岸。北京則認爲,兩岸觀光開放的阻饒在賴政府,因此進入一種「重複性囚徒困境」的惡性循環。此次雙城論壇,蔣萬安是替兩岸交流遞出善意的橄欖枝,上海方也迴應友善態度。
此次雙城論壇所帶來的效益,適時證明蔣萬安所云:「越是緊張、越是困難的時刻,越需要交流,增加了解比增加誤解好。」人類的衝突,多發生在彼此誤解,缺乏溝通,堆疊的敵意,與相沖突的利益。兩岸如何有效化干戈爲玉帛,有賴雙邊人民的智慧。臺灣身處美中兩強競爭下,必須更清楚所扮演的角色,適時採取避險策略。今年的雙城論壇證明,「辦」比「不辦」好。
(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