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蘇貞昌別拿恥辱當榮耀(施威全)

民衆在接種疫苗。(陳夢茹攝)

蘇貞昌誇讚政府的疫苗成就,在他宣告臺灣於亞洲名列前茅時,其實臺灣已完成二劑疫苗接種者,只有人口數的2.1%。同位於亞洲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是72.9%、新加坡是63.4%、蒙古是61.9%、以色列是59.6%、香港是35.4%、日本是33%、沙烏地阿拉伯是27.4%、南韓則爲14.9%,臺灣是這些國家的零頭。

至於經濟弱勢的東南亞國家,不丹是62.86%、馬爾地夫是52.64%、斯里蘭卡是16.02%、印尼是9.3%、東帝汶是8.79%、印度是8.1%、尼泊爾是7.31%、泰國是6.74%、緬甸是2.78%、巴基斯坦是2.4%、孟加拉是2.7%,都贏過臺灣。若放眼全球,共有15.3%的人接種了兩劑,臺灣遠遠落後。

蘇貞昌的說辭偏重在疫苗覆蓋率,亦即至少打過一劑的比率,臺灣爲38.8%。但同時間全世界的比率是30%,這統計包括了GDP低於臺灣的159個國家,例如疫苗極缺的非洲窮國。臺灣的數字並不光彩,蘇貞昌拿恥辱當榮耀。

蘇貞昌的誇讚悖離臺灣人民的現實經驗。打疫苗要上網預約,而預約機制時開放時關閉,「1922公費疫苗預約登記」網站的存在,證明了臺灣疫苗極不足,不知羞恥的政府還宣傳是資訊天才的數位傑作。有的人打疫苗等政府造冊;有些長者靠着子女拚命打老是忙線中的預約電話;第二劑疫苗的施打時程一直延後,民衆得上1922重新登記一次意願,或者一家家醫院查詢哪裡可以施打第二劑。

對比日本,日本僑民只要回到東京,就在機場打,不用預約、不用登記;在北美、歐洲某些國家,診所或藥局隨到隨打,何須1922登記平臺?1922平臺的存在就是疫苗政策失敗的鐵證。經過一年多的時間籌劃、準備疫苗,結果臺灣在世界諸國排比裡是末段班,人民焦等疫苗,如此難堪,竟沒有官員下臺負責。

疫苗是戰略產物,有野百合世代連署提倡疫苗自主,但自主不代表孤注一擲,籌碼都賭在高端。疫苗來源可以是政府採購、民間採購、代工加技轉、接受外國捐贈與自行研發,多管齊下才是分散風險、確保質量的真正自主。但過去一年多,民進黨政府擋了好幾條路。例如代工,這是臺灣的長處,理論上不需政府同意,臺灣藥廠與國際廠牌可以直接協議,但衛福部控制原料進口的核準,之前故意卡死這條路。日、韓、泰等國都主動走了代工路,南非也是,安沛藥廠已着手生產嬌生疫苗,以4億劑爲目標時,臺灣好多生產線未派上用場。

就算高端成功,不代表疫苗自主,因爲還是得到世界市場搶原料與針頭。經貿全球化下,自研自產未必是自主,而應藉着各式經貿關係,與各國相互捆綁,互通有無。野百合世代連署談的疫苗自主,昧於世界真實,不是自主,是護航政府的自閉。(作者爲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