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中國大陸在清零與病毒共存之間(林祖嘉)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副教授徐剛表示,上海作爲國際化大都市,是人員流動、交通運輸的樞紐,若上海在此輪疫情不能實現動態清零,很可能讓病毒透過人和物向長三角乃至全大陸蔓延。(新華社)

最近我國政府開始改採「與病毒共存」政策後,中國大陸可能是世界上唯一還堅持清零政策的國家。雖然大陸人口衆多,但他們有很多全面檢測的經驗,比方說,合併檢驗等,因此如果大陸要堅持全面清零的政策,理論上來說是可以達成的,問題是,他們願意付出多少代價?這些代價值得嗎?

首先,堅持清零與全面封城,人們生活上要爲不自由付出多少代價?以3月底開始的上海全面封城與清零政策來看,許多人買不到日用品,更不用說可能需要的藥品。更何況還有許多個人住戶,尤其是一些老人的單身戶,不但無法取得足夠的食物及日常用品,甚至也無法看病等。這些資訊都沒有被揭露,其實上海人民因此而付出的代價是非常高的。另一方面,現在Omicron重症人數很少,採取這麼嚴格的管制是否有必要?

進一步分析大陸堅持清零所必需付出的經濟代價,以這次上海封城爲例,上海是大陸最大的經濟地區,封城造成其全面經濟活動停止,包括消費與生產。有學者估計這次嚴格封城可能造成大陸全國GDP成長率下跌0.5%到1%,可能會讓大陸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到不了5%。

事實上,上海封城對於大陸全國生產面的影響可能比消費減少的影響更大。一方面,上海港是大陸最大的出口港,現在因爲封城,導致大多數港口工人都無法正常上班,上海港口幾乎完全不能運作,結果不但造成大陸出口嚴重塞車,大陸商品出不去,國際原物料也進不了,直接造成上海及附近地區生產上的問題。最終,不但是大陸的出口與生產都減少了,且因大陸出口產品中同時包括了最終產品、原物料和中間產品,結果塞港導致已經很嚴重的國際供應鏈出現更爲惡化的現象。

據報導,如果上海的國際供應鏈問題不立即解決的話,5月起全大陸的汽車業可能都必須停工,因爲他們拿不到國際供應的關鏈零組件,主要就是因上海進出口供應鏈中斷造成的。另外,上海因爲全面封城,造成其周邊物流也出現嚴重阻塞的問題,包括公路網因爲封城而全面中斷等。

第三,由於上海封城的問題遲遲無法解決,最近還甚至擴大到蘇州也可能要封城,使得包括上海、蘇州與崑山等大上海地區的衆多臺商在生產上遭遇重大困難。一方面,生產的產品無法從上海港口出貨,另一方面,許多重要的零組件也無法經過上海港口取得。現在已傳出許多臺商改從其他港口進出貨物,但這樣一來,不但貨運成本大幅提高,且兩岸供應鏈因運送時間拉長,導致供應鏈運作效率大打折扣,這些都會反映在營運成本的增加上。

現在臺商遇到的最大問題是,由於上海封城,工人無法順利上班,許多生產無法動彈,這對臺商造成莫大的傷害。依金管會統計,到4月上旬,已有161家位處在上海、崑山等地區的臺灣上市櫃公司都已停工。這些只是在臺灣上市的中大型企業,我們不知道還有多少中小型臺商也同樣面臨停工的困擾。

由於上海嚴格封城對大陸與國際經濟的影響太大,大陸是否也應開始考慮改變完全清零的政策?因爲這是遲早要面對的問題,否則大陸要如何與世界接軌?因爲動不動就全面封城,企業的壓力很大,不確定因素太高,誰還敢留在大陸生產?

但大陸要採取「與病毒共存」的政策也有其困難,如何讓14億人口在控制下全面染疫?即使只有6成感染,也將會有8億多人口染疫。如果其中只有千分之一得了中重症,也將有80多萬個中重症,大陸的醫療體系負荷得了嗎?

過去1年,新加坡、韓國與香港陸續出現大規模感染,最終他們不得不採取與病毒共存的政策。現在臺灣正在逐漸走向這一條不歸路,因爲這也是遲早要面對的事。未來幾個月可能是臺灣要面臨重大挑戰的關鍵時刻。而大陸如果要與世界接軌的話,勢必也要走上這一條路,因爲他們的經濟與產業對全球來說都太重要了。問題是,他們能處理這麼大量的感染問題嗎?還是他們仍然要堅持清零政策?這將是大陸領導階層即將面對的重大挑戰!(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