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阻陸弔唁團 誰搞砸機會之門(蘇泳霖)

民進黨執政期間,大陸涉臺高官因弔唁來臺早有先例可循。根據媒體透露的名單,如果此次大陸的星雲大師弔唁團成行,將成爲蔡政府上任後來臺級別最高、規模最大的大陸涉臺官員團。圖爲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陳冠宇攝)

星雲大師圓寂讚頌典禮即將舉行,原本莊重肅穆的議題突因大陸弔唁團來臺受阻,增添一絲政治口水氣息,實在令人遺憾。蔡總統執政7年來念茲在茲的就是兩岸官員無前提的互動,難得等到這次機會,卻意外破局,究竟是誰演砸了這場戲,箇中原因值得深思。

如果說是陸委會操作不當,在其中刻意刁難,恐怕有點錯怪了。畢竟根據媒體透露的名單,如果此次大陸弔唁團成行,將成爲蔡政府上任後來臺級別最高、規模最大的大陸涉臺官員團。以陸委會的層級絕無決定權,相信必須交由國安會議研議,乃至蔡總統親自拍板。

民進黨執政期間,大陸涉臺高官因弔唁來臺早有先例可循。無論是扁政府時期,國臺辦副主任孫亞夫、海協會秘書長李亞飛來臺弔唁海基會首任董事長辜振甫,還是蔡政府首任內,前海協會長陳雲林來臺弔唁海基會前董座江丙坤,民進黨政府都予以放行,並未出現陳抗、爲難之情事。

更何況蔡總統、陸委會自今年初開始,多次表態願恢復疫後兩岸交流、促成兩岸對話。星雲大師圓寂固然是兩岸關係的損失,但正因他對兩岸和平的貢獻,給蔡政府打開一扇機會之門。陸方弔唁官員來臺並未附加九二共識的政治前提,而讚頌典禮作爲臺灣的主場,也必有機會創造紅綠官員互動的突破。難道,蔡政府又不想要兩岸對話了?

結合國際情勢可觀察到,蔡政府的兩岸動作完全是跟隨美中關係基調而變。去年11月峇里島「拜習會」談得不錯,蔡政府立即在九合一選後釋出恢復小三通、推動疫後兩岸交流的訊號。但2月初風向突變,原以爲劉鶴和葉倫在達沃斯的融洽會晤可給今年美中關係開個好頭,沒想到氣球事件迫使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推遲訪中、中美防長溝通斷線,美中關係似乎被重新打回到去年裴洛西來臺後的狀態。

還記得嗎?美中氣球事件之前,陸委會以「樂見」迴應國臺辦解禁臺灣食品的決定,陸方順勢重新啓用兩岸民航溝通機制,而當時的蔡政府也對國民黨立委陳玉珍赴廈門持尊重態度,對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申請訪陸也並未有太多負面之辭。而陳建仁內閣上任初期,陸委會主委邱太三表態「求穩」,以及兩岸談判老手詹志宏的回鍋,更給人一種兩岸關係真的快要春暖花開的感覺。

然而,美中氣球事件後,就接二連三出現民進黨高分貝批判國民黨、夏立言,以及此次星雲大師圓寂後,蔡政府否決大陸官員來臺弔唁的風波。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國臺辦主任宋濤會見夏立言時的表述來看,北京確實有意唱好恢復兩岸交流的戲,而蔡政府的兩岸新人事也似乎做好了共同唱好這齣戲的準備。無奈,大陸官員來臺受阻恐對今年兩岸關係前景具有指標意義,不是有人演砸這齣戲,而是有人想搞砸這齣戲。

(作者爲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