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也會中暑!廚師、鍋爐兵頭暈胸悶 竟是「器官缺水」致熱衰竭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熱爆!近日連續3天高溫飆破38度,加上太平洋高壓未減,恐成史上首個沒有颱風的7月。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提醒,民衆白天外出可配戴「寬帽、太陽眼鏡陽傘三寶防中暑,但到了室內也不能掉以輕心,若身處高溫工作環境,還是要適時補充水分,以免熱衰竭找上身。

一名40多歲的壯年男子,因胸悶頭暈藥局買藥,經藥師幫忙測量血壓後,發現較正常值90~140mmHg低上許多,一問之下才知道他從事廚房內場工作,悶熱環境加上汗流過多,纔會導致不適症狀

另一名20歲的義務役,在軍艦鍋爐房工作後,出現頭暈、噁心、疲累等症狀,趁休假自行到門診檢查,發現有輕微熱衰竭,所幸待得時間不長,未造成嚴重傷害。

▲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在運動後用防疫酒精脖子降溫。(圖/朱柏齡提供)

朱伯齡表示,在廚房、鍋爐間等悶熱環境工作的族羣,因爲排汗量高造成器官缺水」,都是熱衰竭的高危險羣,前一晚睡眠不足,或者有腹瀉、吃抑制排汗劑者風險更高,呼籲僱主應多關懷在悶熱環境工作的勞工,若出現頭暈、呼吸不順、心跳加快甚至噁心、想吐等症狀,應該安排休息並建議就醫。

朱柏齡提醒,熱衰竭症狀持續超過1天,又繼續受熱的話,恐出現抽搐、昏迷等中暑症狀,嚴重時可能會因橫紋肌溶解引發腎衰竭死亡。而當熱指數氣溫+溼度x0.1)超過35時,無論白天或晚上,都容易造成中暑,建議在室內高溫環境工作的民衆,每15~20分就應補充一次水分,也要適度去外頭透透氣,纔不會引發熱衰竭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