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安樂死”對一些高校不是壞事

本站教育訊 據法制晚報報道 近日,教育部下屬的中國教育在線發佈《2011年高招調查報告》,數據顯示,在高考生源持續下降的情況下,部分高校將因生源枯竭面臨生存挑戰。報告認爲,在我國普通高校學生學費收入在學校日常運行中佔據重要地位。一旦生源不足,高校的倒閉將不可避免。

因生源枯竭導致高校生與死的抉擇,這是顯而易見的。其實,相當長時間以來,高校就面臨着生存的挑戰大學生厭學。高校不再是夢寐以求的“象牙塔”,不再是“我奮鬥了18年終於和你一起喝咖啡”的鍍金地。高校及高等教育的吸引力魅力正在下降。

“學習積極性不高”、“後悔上大學”早已是大學生的“通病”。原因或許很複雜,但關鍵還是大學教育失去魅力。“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是有很強的求知慾,我沒遇到過真正不愛學習的學生。”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石中英認爲,厭學只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消極狀態。這種“消極”狀態的形成與高校教育存在着諸多弊端密切相關。“爲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截至目前,“錢學森之問”還沒有一個完美的“回答”。

高校“量變”能否引起高教“質變”?大浪淘沙。讓一部分高校“安樂死”不是壞事。當高校面臨“生與死”的挑戰時,就會倒逼高等教育的徹底改革。長期以來,高校生源充足,即便有學生厭學,即便學生所學專業社會就業脫鉤,也不能引起高校的重視,高教改革依然躲在自己的“象牙塔”裡安閒度日。“置之死地而後生”,危險之中有機遇,高等教育改革不能再遲疑與等待下去了。

一面是高校面臨“死亡”,一面又有高校“新生”。南方科技大學,這個新生兒,被視爲高教的“體制鮎魚”:“去行政化”,高等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試驗田”,參考香港科技大學的成功發展模式,打造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這些關鍵性詞句“構成”南方科技大學。在自授學位文憑背景下,南科大的首次招生卻是“不差生源”。有人稱,南科大有“夢”,教改就不會“南柯一夢”;高校有“夢想”,教改就有希望。高校和高等教育必須進行“艱難的選擇”跟舊的體制告別,與新的體制同行。

歡迎各教育機構、高校聯繫合作! 廣告:010—82558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