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可敬的太監,宣讀聖旨時故意讀錯1字,救下千人性命
衆所周知,太監也叫閹人,也就是被閹割之人,是身體上有缺失,不完整的一部分人。
他們其實也算是封建專制下最受壓迫的羣體之一,大部分是當時的苦命人!
在任何時候,這種男不男,女不女的非正常人,大部分人都會戴着有色眼鏡來對待。
尤其是在封建落後、等級森嚴的古代,這一羣體更是容易遭到世人的輕視和嘲笑。
太監爲了自尊,爲了讓別人看得起,做事往往會不擇手段。特別是一些得到寵幸掌握權力的權宦,就很容易利用手中權力,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這也是爲什麼太監歷來給人印象不太好的原因。
當然,凡事沒有絕對,正常人當官會有忠奸,太監當權時同樣也會分好歹。
歷史上爲非作歹,禍亂朝綱的奸宦很多,但忠心爲國爲民、品德操行俱佳的太監,也不在少數。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太監,便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好太監。
這位太監名字叫做張居翰。
古時候假傳聖旨是死罪,可張居翰爲了救人甘冒風險行此事,因爲他的這一善舉,最終數千人得以活命,他也被後世稱爲賢宦。
張居翰,早期的經歷不是很詳細,在史書中登場的時間是在晚唐鹹通年間。
唐朝在安史之亂後,宦官的影響力在朝中可謂日益增長,唐朝後期有好幾個皇帝都是被宦官所擁立。
唐朝最終的滅亡,和宦官專權有一定的關係。
宦官沒法生孩子,怎麼辦,這可難不倒他們。他們喜歡收義子,然後憑藉這樣的裙帶關係,壯大自己的勢力,鞏固自己的權力。
張居翰最早是掖庭令張從玫的義子,他靠着這層關係,走上了仕途。
黃巢之亂爆發後,唐僖宗棄國都逃到了成都。
張居翰隨着僖宗奔波期間,深知家國困難的他,逐漸變的憂國憂民起來,辦事也更加勤懇認真。
昭宗時期,張居翰盡心輔佐有心振興大唐的皇帝而得到賞識,屢屢得到升遷,最後當上了內府令,還得到了欽賜的緋色衣服。
也是在這期間,昭宗派遣張居翰去幽州做監軍。
到了幽州後張居翰低調做人,與幽州節度使劉仁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後來他回朝時劉仁恭極力挽留。
也正是此舉,救了張居翰的命。
昭宗有心卻無力改變唐朝現狀,朝廷大權很快就落入了各路軍閥手中。
天覆三年(903年),昭宗在朱全忠(朱溫)等人的脅迫下,被迫對宦官以及各地監軍大開殺戒。
張居翰的大數同僚都死在這場浩劫中,而自己因爲和劉仁恭交好,對方沒有聽從詔令,反而將他藏匿起來。
撿回一條命的張居翰,在幽州隱姓埋名,打算就此終老。
可是後來劉仁恭受到朱溫的攻打,張居翰的平靜生活被打破,只得再次踏入世間的紛爭之中。
劉仁恭打不過朱溫,便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採取圍魏救趙之策,最終朱溫軍隊敗退。
也就是這場戰爭中,張居翰居中運籌,立下了功勞,贏得了李克用的賞識,便留他在自己身邊,沒有遣回幽州。
在李克用麾下,張居翰憑藉過人的才能以及超羣的謀略,屢屢立下戰功,成爲了李克用集團不可或缺的一員。
李克用去世以後,李存勖接受了他的遺產,張居翰也成了他麾下將領,在潞州保衛戰中,讓樑軍一籌莫展。
之後李存勖在前方作戰,張居翰便治理後方,將一切都治理得井井有條,很好的解決了李存勖的後顧之憂。
李存勖滅了後梁,當上了皇帝后大封羣臣,張居翰雖備位樞密使,但還是保持謙卑低調的姿態,只是本本份份的做好自己的事,不參與朝堂的勾心鬥角。
李存勖不久後征討蜀國,蜀王無力抵擋,只得選擇投降。
可是李存勖此時卻發佈了一聖旨,要將投降的蜀主王衍一行千多人全部殺光。
一開始王衍上表乞降時,李存勖答應他們會保留他們的性命,可這時因爲李嗣源反叛的消息,氣急敗壞的李存勖便出爾反爾要把他們全殺光。
張居翰反覆確認後,還是覺得出爾反爾殺降不詳,便不顧自身安危,將蜀主“王衍一行”改成了“王衍一家”。
僅僅改了一個字,就讓上千人得以活命,張居翰因此聞名天下。
擅改詔書被發現後難逃一死,但張居翰仍然義無反顧的去做了,好在李存勖此時面對李嗣源的反叛焦頭爛額,並沒有追究張居翰的罪責。
李存勖去世後,張居翰嚮明宗請求免官隱居。此後張居翰在山林中度過晚年。
五代十國時期,臣弒君,子殺父,弟討兄之事屢見不鮮。
可在這禮樂崩壞的年代,張居翰卻始終保持着真善美,當真令人敬佩,也難怪後世人稱他爲“最可敬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