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全專欄》中央指揮立官威 地方災變作業難適從
山陀兒颱風來襲,總統賴清德(中)1日在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左)及內政部長劉世芳(右)陪同下視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其間,賴清德與花蓮縣長徐榛蔚的溝通對話引發熱議。(資料照/範揚光攝)
賴清德總統10月1日在中央災害應變中心6度詢問花蓮縣長徐榛蔚撤離數字,彷如蘇貞昌當院長時視察高雄榮總屏東分院,逼問高榮院長停車位數字的場景。醫院院長當承擔更重要的公務,對停車需求、動線應有概念,但不須背誦停車場數字;縣長處理災變,重點不在開會提供上級長官數字,而是面對基層人民。中央災變中心若搞錯數字義涵,政院幕僚應直接與花蓮縣政府的窗口覈對,沒有必要讓總統與縣長一來一往雞同鴨講。
蘇貞昌以當酷吏爲癖好,事關個人格局與高度;此次風災的往來詢答,則涉及選舉出身的政治人物如何統御專業科層組織。賴總統錯在:一、把風災時的災變中心會議當成平日中央災害防救委員會的中央防救會報;二、搞亂了災變中心指揮官的權威。
賴清德詢問的「警戒區依法應撤離人數」,是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督導、視察地方政府演習與整備時就會掌握的數字,並依作業程序,在有需要時提報給中央災害防救委員會與防救會報,這是平日的工作。而重大災害發生或有發生之虞時開設的災害應變中心,是因應形勢的任務型應變單位。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開設時爲覈實災情,可再次要求地方提供最新數字,但這類的數字往來不是當務之急。
總統在災變會議的言行也錯亂了角色。總統府發的新聞稿標題是「總統視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視察不應該是指揮,但整個1小時多的災變會議就是總統坐上主席的位置當指揮官,纔會有與花蓮縣長6度詢答這一幕,真正的指揮官反而另坐一側不在主席位上。災變中心會議的畫面上,同樣穿着紅色背心的內政部長胸前繡着「指揮官」,賴清德的胸前繡着「總統」,穿什麼衣服該做什麼事其實很清楚,政治人物應參考《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作業要點》等相關規定。
應變中心開設時,總統不在編制內,不是跟着穿了紅背心就算參與救災應變,應由指揮官主持總統的視察,而不是讓各出席單位直接與總統開會,這錯誤歷任總統多犯過。這種視察會議是浪費時間,危機處理的決策會議目的在確定危機處置、形象管理及資源動員等計劃。
李登輝時代的國安會副秘書長張榮豐就曾批評:中央與地方災變中心那種各機關坐一圈、盍各言爾志的緊急會議,並不是有效的危機處理機制。災變中心會議裡各機關報告的內容夾雜問題與方案,不只會議時間冗長,問題具片面性,處置方案也是局部性的。
以此次風災爲例,災變中心若要有效率,地方直接提需求,中央迴應並調配,而不是各機關、各地方政府排隊報告,由總統一一詢問整備情形。
法令本就有規定,中央災變中心主要功能是「受理受災地方災害應變中心之請求」,辦理事項包括:統籌調度未受災地區地方政府的救災能量進行支援;提供支援單位的聯絡資料予前進協調所,提供必要支援;協助排除前進協調所遭遇協調支援上之困難。此次災害,指揮主體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若瞎指揮,只是增加地方負擔。
酷吏不代表內行,展現權威必須先展現治理能力,要讓文官看到首長胸懷各部會,不是糾纏細節。災變處理不是盯地方,押着地方提數字是阻撓救災,地方忙着寫報告丟下手邊緊急狀況,這是騷擾地方。這不能全怪賴清德,因爲災變體系的文官總是委屈地配合政治人物演出,也應該給賴一些時間,民主國家的領導人,不管中央或地方,本就沒受過治理訓練,文官系統該主動輔佐而非被動順從。(作者爲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