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行的正義!交通部鬆綁法規 在地車輛可投入「偏鄉公共運輸」

公路總局推動幸福巴士,改善偏鄉交通。(圖/記者陳昆福翻攝)

記者李宜秦臺北報導

爲改善偏鄉交通不便問題交通部今日修正發佈「汽車運輸管理規則」,對於沒有市區公車計程車願意服務之偏鄉地區縣市政府可以規劃特殊服務方式規範事項輔導當地社會團體個人成立市區汽車客運經營

交通部表示,基於「人本交通」之理念,在綜整考量偏鄉居民、客運業者地方政府對於偏鄉公共運輸服務之需求,並取得產、官、學界共識後,已經提前完成法制作業程序,於今日修正發佈「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作爲各地方政府因應偏鄉地區之運輸特殊性、提升營運效能及善用運輸資源辦理依據。

未來對於沒有市區公車或計程車願意服務之偏鄉地區,縣市政府可以規劃特殊服務方式及規範事項,輔導當地社會團體或個人成立市區汽車客運業經營,交通部同時放寬申請立案程序、營運、票價,以及資本額車輛場站設備相關限制,便利偏鄉既有在地資源之投入。

▲偏鄉不如都市擁有完整的大衆運輸系統。(圖/記者林悅翻攝)

交通部指出,偏鄉地區聚落分散、運輸需求不穩定,特性不同於都會地區,傳統大型公車定點定線定班的服務模式,已無法完全貼近偏鄉民衆的需要,而過去中央及地方政府透過營運虧損補貼勉強維持偏鄉基本民行作法,確實也面臨了資源投入未見明顯成效的困境

隨着社會環境變遷,以及資、通訊技術運用漸趨普遍,交通部大幅鬆綁偏鄉運輸服務相關規定後,預期偏鄉地區將可結合當地既有人力、車輛資源,透過媒合平臺,來投入更彈性、多元的運輸服務,除通勤、通學的基本班次外,更便利當地民衆就醫、購物等不同需求,創造有限資源的更適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