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田結碩果 硬科技顯實力

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迫切要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深化結構調整,增強科技創新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2019年6月13日,科創板正式開板,至今滿兩週年。兩年時間裡,科創板支持“硬科技”的示範效應初步顯現,改革的“試驗田”作用得到較好發揮。

高效服務“硬科技”企業

科創板支持“硬科技”的示範效應初步顯現。截至2021年5月底,科創板上市公司282家,總市值近4.1萬億元。科創板IPO融資3615億元,超過同期A股IPO融資總額的四成。2020年,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與營業收入之比的中位數爲9%,研發人員佔公司人員總數的比重平均爲28.6%,平均擁有發明專利104項,均高於其他板塊。科創板集聚了一批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的科創企業,“硬科技”成色逐步顯現。2020年,科創板上市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59%,明顯高於全市場整體水平。

科創板公司在科創屬性、成長性等方面表現較爲突出,發展態勢良好。從行業劃分來看,科創板企業“硬科技”成色足。Wind資訊數據顯示,科創板上市公司主要集中於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和新材料等行業,分別有102家、66家、46家和39家。並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領域初步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其中,集成電路行業涵蓋芯片設計、芯片製造、封裝測試、材料和設備等全產業鏈,彙集了中芯國際、中微公司、滬硅產業等近30家公司。

圍繞培育更多具有“硬科技”實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創新企業,監管層不斷探索完善科創板制度規則。今年4月16日,證監會修訂《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新增研發人員佔比超過10%的常規指標,以充分體現科技人才在創新中的核心作用,同時建立負面清單制度。

從研發方面看,2020年,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金額近400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2.6%;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平均爲12%。

“科創板發展速度還是很快的,只用了2年就達到4萬億元市值。”巨豐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朱振鑫表示,科創板解決了大量科創企業上市難的問題,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

截至目前,平均每家公司的研發人員佔比近30%,六成公司實際控制人爲公司核心技術人員;平均新增發明專利18項;各項指標均顯著高於其他市場板塊。有78家公司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等國家級科技獎項,超過50%的公司參與過國家級重大科技專項。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下一階段,科創板要在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方面持續努力,通過資本市場孕育真正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創企業。

建設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

2020年7月份,證監會發布《科創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註冊管理辦法(試行)》,上交所也配套發佈了一系列科創板再融資相關規則,進一步精簡優化發行條件,差異化設置各類證券品種的再融資條件,同時進一步縮短審覈週期,對“小額快速”融資設置簡易程序,支持有發展潛力、市場認可度高的優質科創板企業便捷融資。

上交所副總經理劉紹統說:“在構建審覈註冊機制方面,建立了上交所審覈、證監會註冊的科創板發行上市審覈註冊機制,實踐中運行順暢、效果很好。實現審覈公開化、電子化、規範化,增強公開透明度,增強發行上市的可預期性。平均來看,科創板從受理到上市委審議總體用時156天,接近於境外成熟市場。”

粵開證券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李興向表示,科創板“試驗田”收穫了維度創新成果,市場包容性明顯增強,資源配置效率顯著提升,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短板逐漸補齊。在科創板註冊制平穩運行一段時間後,創業板註冊制改革也順利落地,資本市場的註冊制改革正在穩步推進。

“科創板在設立之初就確定了增量改革的路徑。”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雲分析稱,這旨在補齊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短板,在盈利狀況、股權結構等方面通過差異化安排,增強對科技創新企業的包容性。此外,科創板通過引入“市值”指標,與收入、淨利潤、現金流、研發投入等財務指標進行組合,設置了5套差異化上市標準,不再對持續盈利有硬性要求,爲未盈利企業和特殊架構企業打開上市通道,滿足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科技企業的融資需求。

劉紹統稱,註冊制改革助力科技與資本的良性互動,目前90%以上的科創板公司在上市前獲得創投資本支持,累計投資規模近1800億元。通過打通科創行業募投管退全環節,更好促進科創資本形成,推動要素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集聚,暢通科技、資本與實體經濟的高水平循環,科創板推動了大量科技成果轉化和產學研的結合,超三成科創板公司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項目,有效實現科技成果轉化運用。

提升服務科技創新效能

兩年來,科創板運行機制更加市場化,大幅提升了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效能。科創板多樣化和包容性的上市條件,適應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科創企業的差異化融資需求。目前已有21家特殊類型的企業成功上市,包括19家未盈利企業。

劉紹統介紹,在完善市場結構和定價機制方面,隨着改革深入推進,科創板的投資者構成、市場化定價等方面都出現積極的變化趨勢。從投資者構成來看,機構投資者的交易佔比正在逐步提高,今年一季度,佔科創板市場交易總額的比重達25%。公募基金等專業機構投資者持有科創板公司流通市值佔比近40%。從市場化定價來看,註冊制將發行定價權交給了市場,建立了以專業機構投資者爲主體的市場化詢價、定價和配售機制,支持發行人採取戰略配售、超額配售選擇權等差異化業務安排,形成定價約束。同時在二級市場交易機制方面,在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基礎上,放寬了漲跌幅,完善了多空平衡機制,促進了市場合理定價。

科創板交易制度設計有三個特點:一是放寬交易漲跌幅限制,科創板新股上市後5個交易日內不設漲跌幅限制,之後漲跌幅放寬至20%,有利於更早實現價格發現和形成市場均衡價格。二是融資融券效率提高,比如融券來源擴大,費率、期限及保證金比例的隨行就市,辦理流程更加精簡和高效。三是投資者適當性實行差異化制度安排,要求“兩年投資經驗+50萬元資金”,優化了科創板的投資者結構,投資決策更加專業和理性。

劉紹統說:“服務科技創新,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科創板的重要責任和使命。證監會修訂發佈了《科創屬性評價指引》,上交所同步修訂了企業申報及推薦規則。聚焦支持‘硬科技’企業上市,始終是科創板建設的重中之重。從‘技術可行、商業可行、市場可行’三個維度,重點支持具有技術先進性和產業化、商業化發展前景的‘硬科技’企業,更好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