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 | 制度創新試驗田 新興產業聚集地——天津自貿試驗區九週年“結碩果”

(原標題:新華全媒+ | 制度創新試驗田 新興產業聚集地——天津自貿試驗區九週年“結碩果”)

2015年4月21日天津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掛牌9年來,這個北方首個自由貿易試驗區蓬勃發展:年均實際利用外資超過20億美元,年均進出口額2000億元人民幣以上,以天津市1%的土地面積,貢獻了30%的外貿進出口額和40%的實際利用外資額。

9年來,這片119.9平方公里的土地緊緊抓住制度創新這一核心任務,以先行先試爲使命,成爲天津乃至北方地區對外開放的平臺、經濟轉型升級的引擎。

2024年1月16日,大型集裝箱班輪“巴赫”號靠泊在天津港太平洋國際集裝箱碼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不斷涌現制度創新

今年初,商務部發布第五批23項“最佳實踐案例”,天津自貿試驗區入選3項。

在“船舶監管申報新模式”案例中,天津海事局針對同一港區內跨不同分支海事管理機構作業頻繁的港內作業船舶,研究出臺天津轄區“港內作業船舶集中航次日報”服務,港內作業船舶僅需向一家海事管理機構報告,多家海事管理機構便可共享數據。

受益者天津港輪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算了一筆賬:月均報告從6000餘艘次減至1800艘次,降低70%。節約的時間每月可增加240艘次作業量,產生效益約120萬元。同時,這種模式可以縮短船舶待港時間,大幅降低燃油消耗和尾氣排放,企業每年節約船舶燃油成本1000多萬元。

天津自貿試驗區掛牌以來累計實施615項制度創新措施,其中有42項引領性、標誌性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

“掛牌9年來,天津自貿試驗區持續進行制度創新,一系列創新成果爲天津市高質量發展打造新引擎、積蓄新力量。”天津市副市長李文海說。

擴大制度型開放也不斷取得新突破。天津自貿試驗區編制實施落實《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行動方案,全面提高享惠水平。2023年,天津市企業在RCEP項下享受關稅優惠商品的進出口貨值超120億元,同比增長79%。

當前,自貿區正在實施提升行動。天津市濱海新區區長、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單澤峰說,天津明確提出要爭創通道型、平臺型、制度型、都市型、海洋型 “五型”開放新優勢,在落實自貿區提升戰略中書寫好天津篇章。

蓬勃興起新興產業

日前,50輛氫能重卡通過綠色租賃業務,陸續在浙江投用。綠色租賃是天津自貿試驗區的一張名片,試驗區還在全國率先建立融資租賃綠色評價機制。數據顯示,天津自貿試驗區融資租賃規模超2.1萬億元,佔全國1/4。

這樣的名片還有很多。商業保理企業資產總額近3000億元,佔全國30%;數字貨運產業加速聚集,網絡貨運規模佔全國15%;平行進口車獨佔鰲頭,2023年在天津口岸通關的平行進口汽車佔全國總量超七成……

近年來,天津自貿試驗區通過設立基層法院國際商事審判庭和融資租賃等六大專業法庭,首創“信用+應用”資產擔保方式等,讓新興產業蓬勃發展。“自貿試驗區的政策一路保駕護航,新興產業不斷開拓‘處女地’。”博雅幹細胞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磊說。

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得益於天津自貿試驗區的創新政策制度,各路人流、物流、商流、資金流奔涌匯聚,天津自貿試驗區動能澎湃,優勢產業引領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展現活力,創新主體發展壯大。

積極服務國家戰略

不久前,京津冀三地聯合發佈《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指引》,爲外國投資者提供“一站式”路線圖。

作爲改革開放試驗田,京津冀三地自貿試驗區充分利用京津冀區域雄厚的產業基礎和優良的市場條件,在改革、開放、創新的進程中不斷邁上協同發展的新臺階。

天津優化京津冀自貿試驗區協同機制,聚焦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港口資源聯動、金融創新協作、產業融合互促、資源便捷流動等方面,打造協同創新“一張清單”、產業協作“一條長鏈”、開放發展“一體化平臺”、互聯互通“一套機制”。

今年初,京津冀三地聯合推出第五批京津冀自貿試驗區政務服務“同事同標”事項24項,事項累計達到203項,在三地自貿區內實現“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進一步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

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累計向北京、河北自貿試驗區分享天津改革試點經驗六批次165項,創新實踐案例7個。

李文海說,天津自貿試驗區未來將繼續以制度創新爲核心,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加快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行動,堅定不移推動高水平開放,在更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助力全市高質量發展新徵程中貢獻“自貿”力量。(記者王井懷、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