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潮下,那些裸辭的年輕人、苟着的中年人

親愛的讀者們,如果你感覺最近沒有收到我們的推送,可能是因爲公衆號又調整了推送規則,導致推文沒有推到你們的跟前。請星標我們,或是多多給我們留言,點贊,人海茫茫,不要走散哦~

● 主播/夏憶,配樂/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海岸》,何石《托斯卡納豔陽下》。

撰文 |祁十一

編輯|97

在萬寧日月灣的海邊,一望無際的藍色大海在眼前展開,我見到了朋友貳肆。生於1996年的他,兩個月前裸辭了,開始了他的gap year(間隔年),此刻在一家衝浪店當義工。

看到他裸辭的消息時,我的下意識疑惑是:在這不景氣的大環境下,還是有人敢裸辭嗎?當下,gap year在城市年輕人的心裡似乎已變得“遙不可及”,以至於衍變出gap day(間隔日)、gap hour(間隔小時)這樣幽默的詞,調侃自己不敢辭職開啓間隔年,只能在工作間隙偶爾逃離、摸魚一小時。

● 祁十一在萬寧拍攝的海岸。

那之後不久,我就在大理聽到了一位女性無可奈何滿腔憤懣的心聲。她30歲出頭,暫時拋下老公孩子,獨自一人來到大理旅行,生活的不如意溢於言表。“我好想辭職啊,但又不敢辭,現在失業率這麼高。工作嘛不好,孩子也沒有帶好,還得花錢請人帶……”坐在車上,她一路吐槽,我和司機默默聽着,司機時而安撫。

在司機的眼裡,她的生活已經屬於很幸福的那一種: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一個家庭,還能出門旅遊,是多少人努力奔赴的生活。但你能從她的語氣和言論間聽出煩燥和不滿——生活算不上拮据,卻也不寬裕;工作並不理想甚至可憎,卻不能脫離;老公算不上滿意,但存在感很低,不添堵就已經很好。一切都不美好,但還沒有糟到過不下去。

這或許纔是絕大部分人的生活。用一個流行詞來形容就是:苟着。

是的,苟着。在充滿了不安與不確定的時代,這或許是大部分人尤其是中年人的選擇。它或許也沒有不好,只是一種生存策略。

而當我目睹裸辭與苟着並存,孤勇與妥協皆在,時代的主旋律不再高歌猛進,而變成了“好好活着”,難免會心生感慨。在高速發展四十年後,我們或許真的進入了另一種底色的生存模式:更勻速,更考驗耐心與韌性。

2023年,無法被忽視的現象就是失業與裁員潮。來自官方的數據顯示,青年人失業率達到20%,大量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已工作人士遭遇裁員也並不鮮見。我這樣一個遠離職場多年的自由職業者,也接二連三聽到身邊人被裁員的消息。

在此背景下,敢於裸辭的人看上去是勇士。但仔細一瞭解,就會明白這份勇敢背後的辛酸。

比如貳肆,在杭州的大廠工作兩年,“外表光鮮亮麗,實際嚴重內耗、身心俱疲”。晚上10點下班是常態,最長連續上班20多天,請假旅行也總有半天在工作。

高強度工作之下,是回家後報復性熬夜、玩手機,“很多時候玩手機到最後已經不知道看什麼了,只是不想睡覺”。此外,還有報復性飲食和報復性購物,以致內分泌紊亂,“脖子和臉上開始爆很大的痘,吃了一陣藥才慢慢好起來”。

那時候,貳肆選擇的辦法是通過運動排解情緒和壓力,但當冬天來臨的時候,他的心理還是出了問題,“長時間高強度的、像生產隊的牛馬一樣耕地”,內耗太大了,他第一次去看了心理醫生。還好,心理問題還是輕度,但那是推動他辭職的最後一根稻草。

今年春天,拿到年終獎、存夠一筆Fuck you money(滾蛋錢)後,貳肆便從大廠裸辭,開啓了四處義工旅行的間隔年。

當我在萬寧見到他時,他剛結束了在新疆瓊庫什臺的一個月義工旅行,從大西北的壯麗山河來到了南邊海島,學習和體驗衝浪生活。他看起來很放鬆,不見大廠人的緊張忙碌,多了海島的隨意慵懶。我問他是否會有焦慮與迷茫,他說還好,開始學會享受鬆弛與放空。

● 在萬寧,街頭上行走的人們帶有強烈的鬆弛感。

接下來,他還打算去寺廟做義工,去巴厘島體驗禪修,去世界不同角落不同城市嘗試不一樣的生活,認識不一樣的人,探索數字遊民的工作與生活方式。

他的狀態讓人覺得很好,就像在萬寧看到許多衝浪的年輕人一樣。海島終究是讓人放鬆之地,選擇在海邊呆着、熱愛衝浪的人們,一直過着與大城市不一樣的閒散生活。就像從深圳來到萬寧做衝浪諮詢顧問的阿貓所說,在這裡,你不會覺得自己沒有一刻不停地掙錢就是在荒廢時間,因爲所有人都在荒廢時間,“視放空爲生命的養料”。

在那樣的地方、那樣的氛圍裡,你會深深感受到:沒錯,參差多態纔是世界本來的樣子。

結束在萬寧的旅行,來到我生活了四五年的大理後,更多的樣本呈現在眼前。過去三四年裡,大理成了國內有名的“裸辭聖地”,據說擠滿了全國各地裸辭而來的年輕人。

大理確實洋溢着自由多元放鬆的氛圍。蒼山下,古城一帶,幾乎沒有上班的人,多是開店或者自由職業;古鎮周邊散佈着各種集市,擠滿了擺攤的年輕人;不少咖啡館、共享空間、民宿裡,聚集了遠程辦公的數字遊民……

● 在大理的生活,是休閒,也是一種修行。

某種程度上說,蒼山洱海的風景,大理的自由氛圍,對於大城市上班族確有療愈效果。這也是它吸引全國各地“裸辭”年輕人的原因。

我也見到了好幾個裸辭或被裁員後來大理的朋友。大家的共性是:放鬆了下來。哪怕是被裁員,但因爲單身,沒有太大負擔,拿了一筆賠償後,也當作一段難得的職場空白期了。

見得多了,你很容易總結出一些共性和規律來。比如,單身,沒有小孩,暫時不用照顧父母,沒有負擔,有一定工作經驗和積蓄,那麼無論如何選擇、過什麼樣的生活,都相對輕鬆。既可裸辭,也可自由職業,被裁員後有壓力和焦慮,但也不至於無法承受。

但凡有家庭有孩子、有父母要照顧、有房貸要還,就“放飛”不起來,苟着,負重前行,是大部分人不得不做的選擇。所以我的“苟着”的朋友,大多在各自城市裡堅持。哪怕是出來玩,也在出發前便定好了歸期,要回去上班、孩子要上學上培訓班、幫着帶孩子的老人沒法堅持太久……他們有太多牽絆與責任,也就少了決絕與無所顧忌。

而“苟着”本身,往往夾帶着許多無奈。我不只聽一位朋友聊到他們的現狀:工作越來越卷,加班時長增加,收入卻不升反降。哪怕是被視爲“鐵飯碗”的工作,也面臨着績效工資減少、年終獎沒了……但即便如此,許多人也在苟着。

還有許多中年人,突然之間連“苟着”的機會也失去了。一位在一線城市工作了多年的朋友,便在36歲時遭遇了突如其來的失業。哪怕名校畢業,面對公司整個部門被裁掉的命運也無法抵擋。

那之後,她承受了非常大的壓力。尚未還完的房貸,孩子的興趣課、日常支出、往後爲了升學要置換的學區房花費……都是壓力來源。她開始失眠,整夜睡不着覺,睡着了也會在半夜驚醒。不久,她發覺自己有了抑鬱症的前兆。做了一次心理諮詢後,她纔有所警醒,開始嘗試自我調節,和先生溝通、共同面對。

時代大潮變換之間,普通人的命運便隨之起伏。雞湯式的安慰話語顯得無力,困境的普遍存在難以改變。能夠裸辭是幸運也是勇敢,苟着不可恥,失去若不可避免便需鍛造強韌的心。“到處都是無可奈何的事情。這就是人生。”(出自小說《莎樂美漢堡店》,吉本芭娜娜)

我想,或許在未來幾年,我們都需要去面對一個更加充滿困境的時代與環境。對於個體來說,當危機與困境不曾真正降臨到自己身上時,都無從想象它的發生與自己的反應與承受能力。那麼,無論哪個時刻,好好活着,享受每一個當下,纔是划得來的事情吧。或許長此以往,也能鍛造出一顆強韌安然的心,也未曾可知。

本文作者:祁十一,現居成都,一個晃晃悠悠的寫作者,喜歡寫作和體力活。

本文配圖均來源於作者本人,版權屬於原作者。

Read More

好好虛度時光

更美,更自由

公衆號|視頻號|微博|豆瓣|荔枝FM|小紅書

搜索:好好虛度時光

應聘請發送“應聘”至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