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佔70% 太陽能模組三強成形

根據InfoLink最新調查指出,2020年模組與逆變器出貨量均成長超過20%。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市場太陽能模組和逆變器排名

根據InfoLink最新調查指出,儘管臺灣2020年2.2GW太陽能目標量並未達標、實際只有1.2GW,但模組與逆變器整體出貨量仍然持續成長,相較2019年,2020年模組與逆變器出貨量均成長超過20%。爲衝刺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20GW的目標,今年太陽光電盼達到3GW的裝置量。

InfoLink資深分析師陳君盈表示,2020年臺灣市場整體安裝量穩定成長,但已可看出模組前三大廠已經形成,分別爲聯合再生能源、元晶與友達,市佔率合計高達70%。

儘管聯合再生仍是2020年模組出貨龍頭,但相較於2018年受惠於三合一的效應,市佔率曾高達48%,已是不可同日而語,隨着元晶出貨量日增,2021年不排除元晶有望超越聯合再生成爲臺灣模組新出貨龍頭。

元晶近幾年積極搶進大型專案,目前已成爲許多臺灣的指標大型專案首選。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茂迪,去年首次進入臺灣前五大模組廠,除了積極與系統開發商配合之外,茂迪與元晶對於開發高效能模組不遺餘力也是成功的主因原本2020上半年仍在榜上的加國陽光能源,則因爲改變在臺銷售策略,沒能進入全年度前五大。

臺達逆變器已經連續四年蟬聯臺灣逆變器的出貨龍頭,市佔率持續維持穩定,已成爲臺灣逆變器市場的首選品牌。不同於2019年全年度的排名是因爲有VPC取得優勢而進榜,2020年基本上所有廠商都已取得VPC,Sungrow(陽光電源)憑藉着取得2020年臺灣最大的大型專案,晉升至第二名。而SolarEdge(所樂)則是因爲在2020年調整銷售策略成功,首次進入前五名。綜觀臺灣過去三年逆變器的市佔率,陳君盈指出,前三名的逆變器市佔率合計超過50%。

展望2021年,模組前五大廠100%都是臺灣品牌,逆變器先前的洗牌效應已經大致結束,開始進入穩定的狀態。隨着系統廠商已有習慣配合的供應商,對於未來新進的海外廠商,除了要通過VPC測試之外,突破系統商既有配合習慣與如何爭取到大型專案訂單會是首要考量。此外,2.2GW目標量並未達標,今年雖急起直追,但全年太陽能裝置目標要衝刺3GW的難度仍有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