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夫忘恩罵妻 她搥胸大哭...突被熊抱「老婆對不起!」
▲65歲的張榮德60歲確診失智,妻子徐碧蓮一直細心看顧他。(圖/記者嚴雲岑攝,下同)
「我們要等等要坐什麼回家?捷運好嗎?」63歲的徐碧蓮輕聲詢問站在身旁的高大男子,他滿頭灰髮,戴了一副銀框眼鏡,臉上帶着如孩童般靦腆的笑容,低聲回答:「好。」徐碧蓮介紹,這是她65歲的丈夫張榮德,確診失智至今已近6年,從會突然暴怒、離家出走,到進入瑞智互助家庭後,情緒逐漸穩定,「現在他只要有歌唱,就很開心了」。
徐碧蓮回憶起丈夫確診失智症的經過,平靜語氣中帶着些許感傷,「他是在2012年農曆春節確診,原本只有感覺到他講話口吃,出門忘了帶鑰匙,有時開車也會忘記下交流道,但因爲他工作繁忙,拖了一年多都沒去檢查。初一那天,我們本來要回南部拜拜,我還在收東西,他就突然跑上來說『撞車了』,這時我才覺得他真的出事了」。
▲離開瑞智互助家庭前,徐碧蓮耐心詢問張德榮等等要搭什麼交通工具。
徐碧蓮提到,事發當下,她與兒女討論後,決定立即帶先生到醫院檢查,在經過腦波檢測與問卷等一系列評估後,確診爲輕度失智,「聽到後真的覺得晴天霹靂,我一直以爲他只是記憶力不好,沒想到這麼嚴重。後來醫師又跟我說,他是因爲左腦萎縮部位剛好傷到語言這塊,纔會出現沉默、口吃等症狀」。
既然確診事實擺在眼前,徐碧蓮只能咬緊牙關面對。看着丈夫記憶一天比一天衰退,甚至出現狂躁、不安等症狀,她也只能耐心安撫,但也曾經一度被氣到捶胸痛哭,而丈夫的反應,卻讓她在失智捲起的狂潮中感到一絲溫暖。
▲徐碧蓮談論丈夫確診過程。
「前3年真的很煎熬,他每次出去,總是喜歡跟別人走,公車車門一開就想下車,拉都拉不住。」徐碧蓮表示,先生生病後從原本的好好先生,變得蠻不講理,只要一不順他意,就會發飆摔東西,甚至往外衝。一開始她不知如何照顧失智患者,只會互相生氣,有一次兩人大吵架,「我氣到搥牆搥胸痛哭,結果他突然清醒從後面抱住我,口中頻頻念道『對不起』,我們就抱着一起哭,哭了好久」。
徐碧蓮說,先生到今年初都還有病識感,有時候還會對自己生病一事哭泣、生氣,「今年下半年就完全忘記了」。
隨着先生病況日漸惡化,身爲家庭主婦的徐碧蓮,年屆老年才學會獨立,除了洗衣做飯,帶先生上課、跑銀行等都難不了她。就在照顧壓力快將她壓垮之際,2015年意外在社工師的引介下,進入臺灣失智症協會的瑞智互助家庭,在這裡,她終於能得到短暫的解脫,而由家屬建立起來的互助網路,也爲日後先生意外走丟,提供最好的協尋後盾。
▲瑞智互助家庭的卡拉OK房,是張榮德最喜歡的地方。
走失意外發生在2015年。徐碧蓮說,那天下午她剛帶着先生從互助家庭返家,安頓好先生後,才下樓買東西,想着很快就會回來,便只有把門帶上,並未反鎖,但就在外出之時,牙醫診所打電話到家裡,詢問隔天看診事宜,先生一接電話,才釀成出走意外。
「他平常聽到電話都沒反應的,那天不知爲何會去接,剛好又在電話中聽到我的名字,就跑出去找我了。」徐碧蓮回憶起當時情景,「我一回來看到門開着,就覺得糟糕了,在樓下附近找不到,馬上就報警了,同時也通知協會,互助家庭的朋友也全都出來幫忙,找了整整一個晚上,整個內湖都翻遍了,依然找不到人,經過一夜的焦急等待,隔天下午4點多才接獲警方通知,先生在新北投找到了!」。
徐碧蓮說,先生當時身無分文,也沒有帶任何證件,「他是怎麼過去的,到現在還是個謎」。聽聞收留先生的夫妻表示,先生是在下午突然出現在家門口,全身的衣服都溼透了,手指着大門說「家、家」,妻子見到他手上的愛的手鍊,警覺可能爲失智症患者,趕緊通報失智老人協尋中心,才讓先生順利回家。有了這次插曲,她之後外出都會把門上鎖,以防意外再次發生。
照顧失智症丈夫6年多,徐碧蓮與先生已從原本的互罵模式,進化到用另類方式「溝通」,遇到外人因先生出格的行爲露出異樣眼光時,她也能坦然面對、解釋。互助家庭的卡拉OK房,成了她與先生心靈寄託的管道,「他現在一來,不用我帶,都會直接跑來這裡,坐在電視機前,一首一首跟着唱,以前他都靜靜的,沒有人知道他會唱歌,殊不知連日文歌都會唱」。
▲張榮德見到老婆,總是笑呵呵。徐碧蓮說,希望一直陪他,直到自己再也顧不動爲止。
失智症猶如巨大沙漏,患者記憶會一點一點流逝,最後留下的,可能是家人都未曾發現的驚喜。徐碧蓮說,現在只要有音樂,先生就會平靜下來,不再對她跟進跟出,「有時我要煮飯,就會開音樂給他聽,他唱,我也跟着唱」。
失智症病程隨時間推演,會在8到10年內慢慢從輕度、中度便到重度。互助家庭中已有部分長者走完生命旅程,家屬也會在羣組裡分享臨終照顧心得。被問到未來有什麼規劃時?徐碧蓮搖了搖頭,「我也不想麻煩小孩,就希望在我體力還可以的時候儘量顧,繼續帶着他走,到我再也顧不動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