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新作《奇蹟》 從電影中感受生活的連續性

圖、文/Cue.電影生活志「真實,是紀錄虛構相遇而生的。」─暢談創作觀與新片奇蹟》第18屆法國維蘇影展金輪車獎」得主 是枝裕和專訪

《奇蹟》中的兩兄弟現實生活中也是親兄弟,這是您選角時刻意尋找的,或只是偶然?您怎麼跟這羣孩子進行角色準備工作? 最初,故事並不是現在我們在影片中看到的樣子。我們當初想在九州南部的鹿兒島縣一個男孩、在北邊福岡的博多找一個女孩,就安排了一些試鏡前田航基和他可愛的弟弟前田旺志郎一起來試鏡「航一」這個角色。我覺得用這對兄弟來演應該很好,所以就修改了故事,讓故事中的父母離婚,兩兄弟便能理所當然住在不同的城市。

開拍前我花了不少時間讓這些孩子彼此認識相處,以前我也時常這樣做。我們一起烤肉、一起買衣服,讓我比較瞭解他們的喜好、觀察他們的說話方式。孩子們就這樣相處了兩個月。

許多孩子們的臨場即興演出,有沒有讓你驚訝、出乎意料,因而改變了整部片敘事的發展?某幾場戲的確有一部分屬於即興表演。例如,孩子們述說他們的願望時,可以很自由地依照他們的方式去說,說想成爲電視連續劇主角等等。但同時,我也跟其他孩子說話,以便讓他們可以自由介入互動。爲了要得到比較深入一點的答案,我自己有時也會介入,就像我們問那個想變成演員的女孩:「爲什麼你的媽媽不再當演員了?」她回答說:「一定是因爲我出生了。」對此我們並沒有做任何要求,這完全是她自己創造出來的句子,所以我們覺得她非常瞭解整個狀況。當然,這並沒有改變敘事發展,卻成爲了這個女孩角色發展的起始點,啓動了角色的創造。

至於真的有改變故事內容,則在於那個想讓自己更會畫畫女孩子。因爲她的願望,我加了幾場她在畫畫的戲。她畫了兩兄弟爸爸唱片封面,最後在火車上,我也拍了她在畫畫的樣子。就是這些對話讓我做了這些改變。還有一些其實不是即興的,像是我問兩兄弟會爲了什麼吵架,他們說,常常是爲了搶洋芋片最後一點碎屑,因爲那是最好吃的部分。所以我在劇本里加寫了這場戲的對話,就是那場夜晚兩人面對庭院對話的戲。您個人的童年經驗是否影響這部電影的內容?或許可以從主角身上看出一點影響。他有比較成熟的個性,常爲其他人操心。片中成人無法真的表現得成熟,總是保留着一點童年稚氣;而孩子們應該比較是自由而本能反應,卻處在一個必須表現得像大人一樣的狀況裡。這其實反映出的是我跟我父母的關係。

《奇蹟》像是生活片段的集合,但這些零碎片段被編在一個可說是完整、傳統的敘事架構之中。例如,當孩子們面對兩輛交會的火車大喊願望那個片段,突然出現一系列前面發生過的生活片段、回憶等快速回顧的影像感覺像是以剪接方式來思考劇情架構。在準備工作上,您就是用筆記收集生活片段嗎?這跟後來影片的剪接有關聯相似性嗎?我總是帶着筆記在身上,是有一點這種意味,但也不是每場戲都這樣思考。嗯,不曉得有沒有回答到你的問題,當我在拍紀錄片時,我進入某一個人的生活,拍下一些生活片段,創造了一件作品,但透過這個過程,我想讓觀衆感覺到「這個人物的明天將如同昨天一樣生活在這個家中」,我想讓人感受到生活的連續性,這個東西我也想表現在劇情片裡。爲了拍成一部電影,我容許自己切碎故事中人物的生活。

爲什麼您會選擇和李屏賓合作?對我來說,他是亞洲最好的攝影師。當然也是因爲他曾跟侯孝賢王家衛合作。在《花樣年華》裡,攝影師是杜可風和李屏賓,不過李屏賓是做「情感取景」,這方面他真的非常厲害,我就覺得他的想法應該是接近《空氣人形》這部電影的世界。

*本文節錄自《cue.電影生活志》4月號,完整精采內容,請見雜誌。*《cue.電影生活志》4月號──超級英雄電影 上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