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有救了?「5大生活習慣」延緩大腦退化

近期一項刊登在《美國醫學會神經學期刊》的研究顯示,失智症患者即使出現腦部病變,仍有可能透過改變生活習慣,來減緩認知衰退。(圖:Shutterstock/達志)

失智症普遍被認爲是不可逆的退化疾病,不過一項刊登在《美國醫學會神經學期刊》(JAMA Neurology)的研究顯示,即使患者腦部已經出現病變,仍有可能透過改變生活習慣,來減緩認知上的衰退。這也是首次有研究透過大腦病理解剖,來探索風險因素與認知衰退的關係。

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報導,這項研究的對象是586名住在芝加哥、平均年齡91歲的長者,他們在去世之前,於1997至2022年間連續20多年定期接受生理與認知能力檢驗,並每年接受生活方式問卷調查。

研究人員分析這586名長者的大腦解剖報告,與他們的生活習慣進行比較。結果顯示,生活方式較健康的長者,即使罹患了大腦相關疾病,認知能力仍較高。

事實上,超過88%受試者的整體認知能力「與生活方式直接相關」,只有不到12%的受試者明顯受到β澱粉樣蛋白(Beta-amyloid,堆積成大腦斑塊並導致退化)影響。

研究列出的健康生活方式包括:

1. 不抽菸。

2. 進行中度至劇烈程度的運動,每週至少150分鐘。

3. 有限度的飲酒,女性每天不超過1杯,男性每天不超過2杯。

4. 經常參加活動來刺激大腦,像是打牌、下棋、參觀博物館、玩拼圖或閱讀等。

5. 依循地中海式的飲食方式,以大量植物、全穀類、堅果、富含Omega-3的魚類,以及初榨橄欖油爲主,避免高鹽並減少攝取紅肉和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