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九成大學生有拖延習慣,主要在學習上
上午十點半,安徽師範大學學生王天一按動鼠標,把素材文件發給了老師,他終於鬆了一口氣。此時距老師要求的提交時間僅剩一個半小時。王天一已經不記得這是多少次卡點完成工作了,在印象中,每次老師佈置任務,他都拖延,總是在截止時間前纔去做,並卡點上交。“做事拖延的習慣已經深深影響了我的學習和生活。”
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針對大學生拖延習慣話題,對全國22896名大學生展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九成大學生有拖延習慣,超六成主要體現在學習方面,超五成從中學開始有拖延習慣,“自控力不足、時間充裕、不喜歡做”成產生拖延習慣的主因,超四成嘗試過改掉拖延習慣。
超九成大學生有拖延習慣,超六成主要體現在學習方面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學生劉海鋒清楚地記得,自己的拖延習慣是從初中開始有的。小升初的暑假沒有作業,他就出去旅遊,後來懶散的狀態就一直帶到了後面的學習中,很多事情都是到了要結束時纔開始做,“很多東西堆在一起,然後到了要交的時候不知道先做哪個,感覺哪個都很緊急。”
調查顯示,93.33%的受訪者表示平時做事有拖延習慣,其中“偶爾有”佔比61.14%,“經常有”佔比32.19%。在有拖延習慣的大學生中,52.02%是從中學開始出現,拖延習慣主要體現在學習和生活方面,分別佔比65.39%和56.4%。
天津外國語大學學生唐露露喜歡有任務需要完成時,拖到最後不得不做的時候纔開始做,主要體現在學習上。她說,比如上課作業喜歡要交的頭天早上或者下午纔會寫,給自己安排的學習計劃會往後延期。
大學生拖延習慣產生的影響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製圖
“自控力不足、時間充裕、不喜歡做”系產生拖延習慣主因
那麼,產生拖延習慣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根據中國青年網記者調查,68.46%的受訪者表示產生拖延習慣是因爲自身惰性、自控力不足,其次是時間充裕不着急和不喜歡這件事情,分別佔比42.59%和39.7%。
安徽財經大學學生李菲菲仔細回想了產生拖延習慣的原因,她總結爲自控力不足。她說,在起牀和睡前的拖延是比較嚴重的。特別是在玩手機時,本來想玩幾分鐘手機,結果一般會玩半個小時左右,偶爾時間會更久,還會出現“今日事不能今日畢”的情況。後來,李菲菲決心要做出改變,就買來每日時間計劃表,每天需要做的事情提前在上面寫出來,完成後打鉤,“這樣能夠有效提醒我去完成,效果還不錯。”
產生拖延習慣原因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製圖
超四成嘗試過改掉拖延習慣,近兩成未曾想過改掉
“有嘗試過改掉拖延習慣,但最終還是失敗了。”長沙醫學院學生楊學峰一直和拖延習慣“戰鬥”着。他在學習中,多次存在“制定好了計劃但總會找各種理由拖延”的現象。即便他嘗試擺脫這個壞習慣,想好要做的事情後快速行動,以防第二天拖延,但還是以失敗告終。“可能是剛開始實行會比較迅速,後面執行起來會變得越來越慢。”直到現在,楊學峰依然沒有擺脫拖延習慣困擾。
有不少大學生和楊學峰一樣,在瞭解了自己的拖延習慣產生的原因後,開始嘗試改掉拖延習慣。調查顯示,有45.02%的受訪者表示“用過一些方法去嘗試改掉”,其次是“想嘗試、沒有付諸行動”和“沒有想過”,分別佔比31.27%和16.8%。
同時,根據調查數據,55.13%的受訪者認爲自己身邊存在着有拖延習慣的同學,而這也影響着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也會讓自己形成拖延習慣。
蚌埠學院學生祝敏敏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身邊的同學也有很多有拖延習慣。特別是在學習上,老師佈置一份作業,有一個星期的時間,但是在前六天,同學們都不會着手這份作業,反而到了最後一天或者最後一天晚上的時候纔開始完成。祝敏敏認爲,在團隊工作中有拖延習慣,無論是從工作效率還是團隊精神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最終影響項目成果的質量,“也會使團隊成員之間產生隔閡,從而使其對隊友的信任度降低。”
大學生是否嘗試過改掉拖延習慣比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製圖
在江南大學團委書記單雲婷看來,拖延習慣表面上是時間管理的問題,本質上是心理層面的問題,對於有一段時間週期的任務,多數人會下意識地告訴自己,時間很充裕,可以先放鬆,一旦有了懶散或者抗拒的心理狀態,一拖再拖、直到臨近纔不得不趕工就會成爲常態。她認爲,要改掉拖延習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做事時,儘量把周邊可能會影響專注力、導致分心的因素減到最少;二、把一個大目標分解爲一個個小目標,通過不斷實現小目標持續增加成就感,進而有動力完成最終的flag;三、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制定合理的目標和計劃,在互相督促中實現團體戰“拖”的成功。“總而言之,先從小小的轉變開始,慢慢地就會形成良性循環,在不知不覺中,拖延習慣就改掉了。”
淮陰工學院輔導員韓飛認爲,在學習時產生拖延習慣困擾,首先要釐清爲什麼要學習,是發自內心的想要完成一個學習目標,然後制定一個切合實際的學習方案,一步步來,每天都完成一個小目標,比如每天看書2小時、背單詞100個、做題目10題等,循序漸進完成學習任務。其次,想到有事情要做就趕緊去做,只要心裡有這個念頭,那就毫不遲疑地去行動,保持住做這件事的激情澎湃,做一個名副其實的“行動派”,比如背單詞、寫稿件、看書,第一時間就要去做,一定要堅持做完,千萬不能中途放棄成“逃兵”,無論有什麼情況,你都不折不扣去完成,並且記住“完成”的感覺,這種感覺就是真正意義上“過程比結果重要”,從“完成”到“完美”,其本身就是一種“量變”到“質變”的結果。
再次,“以大化小,分清主次,積極面對”。完成任務最難的就是開頭,把要做的事逐步分解,無論是爲了學習還是完成一個項目,把它分解成更小的步驟,小任務可能比大目標更容易完成,這樣做就會增加積極性的正向導向作用。對於同時要完成的事情,可以根據重要性,把自己的時間做個合理的安排,比如期末掛科要補考,那這就是第一位的事情,每天都需要花一些時間,而擴大閱讀知識面就可以放在次要任務了。
最後,積極性是拖延習慣的對立面,給自己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多麼享受這件事的回報,從任務中獲得價值越多,主動做的積極性就會越高,自我效能感就會增強,同時多和積極的人在一起,也會受到影響和改變。“因爲環境的影響力很強,把香蕉和蘋果放在一起,可以快速催熟。”(應受訪者要求,文中王天一、唐露露、李菲菲、祝敏敏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