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中國經濟 | 新華社經濟隨筆:投資中國是更優解

(原標題:首季中國經濟 | 新華社經濟隨筆:投資中國是更優解)

新華社北京4月21日電 題:新華社經濟隨筆:投資中國是更優解

新華社記者石昊、吳濤、李倩薇

以最優的方式做選擇,是企業的基本訴求。對於跨國公司而言,更是需要不斷探尋國際投資的理想地。

作爲世界排名前列的引資大國,今年一季度中國新設外資企業達1.2萬家,同比增長20.7%;實際使用外資3016.7億元人民幣,依然處於歷史較高水平,引資結構持續優化。

爲何投資中國?近期以來,記者在赴全國多地採訪調研時,聽到不少外企的聲音。

春節剛過,上海最新認定的34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在滬集體頒證,其中就包括卡夫亨氏。將亞洲區總部從東南亞遷至上海,在華已40年的這家美國食品企業,對趨勢和未來有着自己的判斷。

“中國人口衆多,市場空間廣闊,多元化、高端化消費需求日益增長。”卡夫亨氏亞洲區總裁福瑞德告訴記者,今年上海工廠預計將再增加數千萬元人民幣的投入。

市場是全球最稀缺的資源。在中國這個14億多人構成的消費大市場,新的消費需求不斷產生,新的應用場景持續涌現。可以說,任何優質產品和服務都不缺買家。

走進美國雅保公司位於四川眉山的一座工廠,來自澳大利亞的鋰精礦在這裡蛻變成一袋袋高純度氫氧化鋰,並最終作爲鋰電池的正極材料驅動成千上萬輛新能源汽車。

“我們在中國有上百家配套企業,使用的設備絕大多數來自國內供應商。”工廠負責人預計,達到滿產狀態後,每天會有150多輛重型卡車在廠區進出。

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和發達的交通物流打造了強大的產業鏈供應鏈。從螺絲釘到大型裝備,從基礎原料到高科技產品,外商只需敲敲鍵盤、點點屏幕就能坐擁一切所需。

踏上被珠江溫柔環抱的廣州國際生物島,500多家生物醫藥機構聚集在這裡進行科研和創新孵化,其中就包括紮根中國30多年的英國阿斯利康公司。

“政府對鼓勵研發及中外企業創新的重視,爲我們帶來了投資信心。”阿斯利康全球首席執行官蘇博科告訴記者,公司將投資4.75億美元在無錫新建小分子藥廠,投資7億美元在青島建立吸入氣霧劑生產供應基地。

來到江蘇太倉,德國彈簧企業克恩-裡伯斯在這裡紮根30年,增資11次,感觸最深的就是政府的高效務實。

“我們始終能感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們遇到的困難和挑戰總能通過與當地政府的密切合作來解決。”克恩-裡伯斯首席財務官馮·賴納斯多夫感慨。

將觀察的維度進一步拓展,得出的答案更加清晰。

從橫向看,全球亂雲飛渡。國際局勢變亂交織,世界經濟增長面臨重重挑戰。風高浪急之中,中國仍是全球增長的發動機和穩定器,外商也從中獲益良多。權威數據顯示近幾年在華直接投資收益率達9.1%,在全球居於前列。

從縱向看,中國潛力無限。中國經濟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將打開新的增長空間、開闢新的賽道。與中國攜手就是與機遇同行,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

一路行來,踏訪多家外企,記者看到了塔吊林立的新建工廠,開足馬力的生產線,忙碌有序的實驗室,穿梭於論壇年會的外企高管,上門提供“保姆式”服務的各級政府部門工作人員……

一路行來,記者獲得最大信息是:種種要素彙集而成的中國優勢,在他國難以找到“平替”,外商拿出真金白銀和實際行動在中國“用腳投票”,是理性而務實的選擇。

生長於沃土,企業才能發展壯大。一些外資企業的感受令人印象深刻:想要擁有全球競爭力,佈局中國是“必選項”,投資中國是“更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