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公司包下整檔債券ETF 金管會要出手管了!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圖/記者戴瑞瑤攝)

記者戴瑞瑤/臺北報導

金管會發現2家以上壽險公司幾乎包下單一檔債券ETF的9成,集中度過高,不只要找壽險公司「道德勸說」,金管會更決定要出手管,先建立起預警措施,從增加債券ETF匯率風險係數或增加淨值控管指標方向研議

根據證期局統計,截至今年2月底,掛牌上市的債券ETF有48檔,其中有46都被壽險業投資,壽險業資金佔比高達97.9%。其中更有多檔的債券ETF都只有單一壽險公司作爲「大戶」,包下單檔債券ETF高達9成。

目前市場上投資單檔債券ETF高達9成有3家壽險,南山人壽復華投信的6檔債券ETF,也買羣益投信1檔債券ETF,但每一檔都投資該基金規模超過9成;臺灣人壽投資復華投信的1檔債券ETF,也同樣買滿該基金規模的9成;新光人壽投資新光投信的2檔債券ETF,同樣買高達9成。

另外,有些壽險公司雖然沒有買到基金規模9成,但也有高達單一檔8成的情況,或是多家壽險公司一起買滿單一檔債券ETF高達9成以上。

對於壽險公司來說,保險局嚴管海外投資限額,壽險公司買新臺幣計價的債券ETF來投資海外債券,不只不用避險成本,也不用計入海外投資限額,因此多家壽險公司大買債券ETF,成爲「大戶」,衍伸出投信可以幫壽險公司操控基金配息日期跟時間,更能調節損益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今天(15日)受訪表示,壽險業目前投資債券ETF,目前其實只佔壽險業可運用資金的1%,其實現在情況還不嚴重,但最主要是因爲債券ETF投資的標的國外,還是有匯率風險,會回過頭來影響到壽險業的淨值。

但站在金管會立場,若嚴管保險業投資債券ETF,恐又會壓抑到債券ETF市場的發展,對顧立雄來說是兩難。顧立雄說,保險穩健經營跟多元市場開放,都要取得平衡,開出來的投資管道,出來結果不是造成市場蓬勃發展,反而是讓保險業的投資帶來某種風險,兩邊都要考量

顧立雄接着說,債券ETF是公募,理論上剛開始可以是單一投資人暫多數,之後要向投資人多元開放。但如果一開始就是一家保險公司,去找一家投信要求幫忙「客製化」,如果純粹沒設及到匯率、淨值變動問題,那也許跟國際板債券一樣,沒有什麼太大問題。但如果逐步侵蝕到保險公司淨值表現,逐步影響到因爲匯率產生的變動,造成投資本身可能的風險,就要請保險公司注意。

顧立雄強調:「我沒有禁止壽險公司不能買債券ETF。」但要設立預警措施,保險局正在研議兩方向,一個是在計算資本適足率(RBC)時,要求新臺幣計價的債券ETF增加匯率風險係數6.61%,或調高目前債券ETF係數8.1%;第二是增加壽險業淨值控管指標。如果預警指標顯示沒有影響壽險公司的穩健經營,那債券ETF部分,壽險公司還是可以繼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