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業守住了 2020年匯兌成本未破3千億大關

壽險業用三招,守住2020年匯兌成本未破3千億元關卡金管會28日公佈,2020年新臺幣升破29元,全年升值幅度逾5.3%,壽險業全年總彙兌成本爲新臺幣2,968億元,雖然依舊創歷史新高,但僅比2019年增加56億元,增加幅度僅1.92%。

若壽險業完全不避險,則去年一年的匯損將高達新臺幣5,818億元。

壽險業去年以三招因應,一是加大承作美元保單,擴大自然避險部位,二是增提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共有10家壽險公司,申請增提23次,全年增提金額346.2億元,創史上新高,即用外匯準備金來吸收每月50%的匯兌損失;三是用一籃子貨幣避險,如人民幣韓元新加坡幣等,也可減少用衍生性商品避險的成本。

2019年新臺幣從年初的30.733元,到年底升值到30.106元,升幅2.04%,且年中還一度貶值超過31.6元,壽險業還出現大量匯兌利益,但也因爲升貶變化幅度過大,避險策略難操作,且2019年臺美利差仍大,衍生性商品價格極高,壽險公司光花在買換匯(CS)及無本金遠期外匯(NDF),一年就高達新臺幣1,985億元,讓當年壽險業匯兌成本高達2,912億元,亦創當時歷史新高,成爲壽險業獲利的沈重負擔。

2020年新臺幣兌美元雖升破29元,且年底來到28.508元,但因爲新冠肺炎造成全球降息,臺美利差縮小,CS價格下降,加上壽險業控制避險比重,減少NDF部位,全年花在買衍生性商品避險的費用降到1,600億元,省下385億元,幅度達19.4%。

同時壽險業大量銷售美元保單,即可減少新臺幣投資海外的避險需求,其次就是大量增提外匯準備金,如國泰人壽去年增提四次共100億元,新光人壽南山人壽各二次增提,總增提金額分別是65億元與60億元,中壽增提三次共40億元,臺壽二次共30億元,即便壽險業努力增提346.2億元,但年底外匯準備金餘額462億元,仍是比前年底少84億元,也代表去年壽險業匯損金額遠高於800億元。

壽險業用盡力氣,去年12月單月匯兌成本守在366億元,比前年12月的429億元少近15%,全年將匯兌成本守在3千億元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