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延遲就醫 脂肪瘤變成罕見惡性肉癌

陳姓民衆因疫情拖延病情,導致就診時腫瘤已增大爲6公分(圖中藍圈處),並侵襲到肌肉層。(大千醫院提供/謝明俊苗栗傳真)

馮啓彥表示,根治肉癌的方式是早期發現、並手術切除乾淨,纔不致一直復發。(大千醫院提供/謝明俊苗栗傳真)

疫情期間,許多民衆視上醫院爲畏途,1名陳姓民衆原本右大腿有1顆腫瘤,因不敢就醫延遲診療,結果竟變成罕見的惡性肉癌,經苗栗市大千醫院手術割除,順利出院,院方提醒民衆切莫因故延遲求診,耽誤病情。

65歲的陳姓民衆在今年年初發現右大腿有一顆腫瘤,原想只是一般常見的脂肪瘤,因此不以爲意。幾個月後腫瘤有變大的情況,但因當時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他不敢到醫院就醫,直到近日覺得疫情穩定、且腫瘤仍持續增大,纔到大千醫院就診。

經醫師檢查發現,這顆腫瘤爲6公分大的不規則硬塊,於門診手術先行切除,經化驗後證實爲罕見的惡性肉癌。由於陳先生拖了將近一年才就醫治療,腫瘤不僅長得較大,也已經向下侵襲到肌肉層,因此須由醫師另外再安排手術將其切除乾淨、以防復發,術後陳先生恢復良好也順利出院。

大千醫院外科部主任馮啓彥表示,肉癌的發生率不高,發生的原因仍不明,全身只要是有肌肉的地方,就有可能長肉癌,主要的生長部位是在四肢,極少部分會出現在腹部肌肉。與其他癌症會隨着血液及淋巴擴散到其他器官不同,肉癌會一直長大,進而壓迫或影響到其他器官。

馮啓彥指出,由於肉癌在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的效果不佳,要根治的最好方法是早期發現、早期手術切除乾淨,若腫瘤較大後才手術,常容易侵犯到肌肉、骨骼及神經,則會導致無法完全切除而一再復發的情形。

馮啓彥提醒,肉癌切除治療後,仍要記得定期以超音波追蹤檢查,確認是否有再復發。另外,今年因疫情爆發使得許多民衆身體有異狀卻不敢就醫,遲遲拖到狀況不佳時才緊急送醫治療,因此也特別呼籲民衆有症狀快就醫,纔不致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