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藥物控制 護理師激瘦變成大美女 判若兩人

24歲護理師小安接受「縮胃曠腸減重手術」,成功甩掉40公斤體重,比對減肥前的褲裝,整整少掉一半的腰身。(袁庭堯攝)

「縮胃曠腸減重手術」透過腹腔鏡切除袖狀胃同時縮短小腸路徑,安全性高且長期併發症比例較低,一年後可減少約85%的過多體重。(博田國際醫院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小安減重前後對比。(博田國際醫院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30歲護理師小芸接受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體重管理中心協助,給予飲食調整及藥物治療,5個月後成功甩肉20公斤,椎間盤突出的疼痛問題也獲得明顯改善。(高醫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高醫體重管理中心團隊,包括衛教師黃雅瑋(左起)、運動指導師賴玠豪、家醫科主任李純瑩、胸腔外科主任張博智、內科醫師王俊偉等人。(高醫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肥胖不是原罪,也是一種疾病。24歲護理師小安接受「縮胃曠腸減重手術」,成功甩掉40公斤體重,走出被霸凌的心理陰霾,幫助更多肥胖患者建立自信。30歲護理師小芸也在體重管理中心協助下,搭配減重藥物及運動,5個月內減重20公斤。

小安從小便因身材肥胖,求學過程中飽受同儕霸凌排擠,產生壓力性爆食,一天可吃6餐,不但健檢屢見紅字,更有自卑、憂鬱的心理問題。從事護理工作後,某日騎車時突然失去意識自摔,住院6天才脫險,小安才意識到肥胖對健康的危害。

博田國際醫院醫師王銘嶼評估小安的身心狀況後,施以「縮胃曠腸減重手術」,9個月後成功減去近40公斤,BMI值也從原本的33降到22.4,過去經常出現的胸悶、呼吸急促、精神注意力不足等症狀全都不藥而癒。

王銘嶼表示,依據肥胖程度的不同,有對應的治療方式。「縮胃曠腸減重手術」適合BMI值超過32以上、合併高血壓及糖尿病的肥胖患者,透過腹腔鏡切除袖狀胃同時縮短小腸路徑,安全性高且長期併發症比例較低,一年後可減少約85%的過多體重。患者可減少飢餓感,有效控制血糖。相較於傳統胃繞道手術保留的胃容量較大、飲食限制較少。博田自2020年9月開院迄今,已協助70名患者減去2000公斤體重。

30歲護理師小芸經常上完小夜班就吃鹹酥雞紓壓,體重從70多公斤一度飆到92公斤,嘗試過服藥、斷食等各種減肥療法均無明顯效果,還引發椎間盤突出舊疾復發。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體重管理中心評估小芸BMI值達34.4,又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家族病史,給予飲食調整及藥物治療,藉由藥物機轉延緩胃排空速度、增加飽足感。另一方面也要小芸戒掉吃宵夜,養成晨起運動習慣,5個月後成功甩肉20公斤,椎間盤突出的疼痛問題也獲得明顯改善。

高醫家庭醫學科主任李純瑩表示,肥胖通常伴隨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問題,臺灣肥胖盛行率,大約每4人就有1人是肥胖。調查指出,2007年至2016年臺灣醫護人員體重過重及肥胖的盛行率分別爲21% 及15%,其中超重及肥胖的發生率爲6.2%和4.8%,顯見醫護人員平日忙於照顧病患,反倒忽略自己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