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分析顯示 美媒:中國公司持續向俄提供軍需設備

美媒報導,在西方國家對俄實施制裁和出口管制後,中國大疆公司的四旋翼飛行器被運往俄羅斯。圖爲大疆研製的無人機。(中新社資料照片)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據總部設在華府、專門從事識別國家安全威脅的高級國防研究中心C4ADS提供俄羅斯海關數據顯示,中國公司2022年向俄羅斯運送了軍用運輸直升機的導航設備、軍用車輛的伸縮天線以及戰機的雷達設備或零件。

報導根據C4ADS提供的俄羅斯海關數據,分析了俄羅斯海關在西方發起經濟制裁行動後的超過8萬4000批貨物紀錄,並從中找出了美國在這場對俄施壓行動以及所有其他制裁計劃中針對的十多家俄羅斯和中國公司。

C4ADS的分析師Naomi Garcia說,儘管存在國際監督以及制裁協議,但可靠的全球貿易數據顯示,中國國有防務公司持續向受制裁的俄羅斯防務公司發送可用於軍事領域的零件,「已經有紀錄顯示,這些俄羅斯公司將這些同類型的零件直接應用於俄烏戰爭」。

報導指出,比如,2022年8月31日,中國國有防務公司保利科技(Poly Technologies)向俄羅斯國有軍需品公司JSC Rosoboronexport運送了導航設備,用於M-17軍用運輸直升機。當月稍早,中國電子公司Fujian Nanan Baofeng Electronic Co.通過一家烏茲別克國有防務公司,向Rosoboronexport提供了用於RB-531BE軍車的伸縮式天線,可用於通訊干擾。

又如去年10月24日,中國國有飛機公司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AVIC International Holding Corp.)向AO Kret發送了價值120萬美元的蘇-35噴射式戰機的零件,而AO Kret是受制裁的俄羅斯國有防務巨頭Rostec旗下子公司。

上述海關數據中發現的其他外國政府供應商,還包括中國空軍裝備部的採購單位中國天利航空科技實業公司(China Taly Aviation Technologies Corp.)。根據海關記錄,在該公司發出的貨物中,有去年10月4日發給受制裁的俄羅斯國有飛彈製造商Almaz Antey的零件,用於96L6E移動雷達單元。

俄國海關數據顯示,去年年底涉嫌爲俄羅斯國防部門採購違禁品而被美國財政部制裁的中國民營企業信諾電子有限公司(Sinno Electronics),是最多產的軍民兩用產品出口商之一,在去年4月至10月期間發送了1300多批貨物,總價值超過200萬美元。

《華爾街日報》還提到,在西方國家對俄實施制裁和出口管制後,中國大疆公司(DJI)的四旋翼飛行器被運往俄羅斯,而根據海關記錄,其中一些無人機是由一家中國零售商直接交付給俄羅斯經銷商的,但其他大疆四旋翼飛行器則透過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轉運。

福建寶鋒電子有限公司(Fujian Baofeng Electronics Co. Ltd.)總經理王少峰迴複稱,可能有第三方非法使用寶鋒電子的名稱,他公司的名稱沒有Nanan字樣,不生產伸縮式天線,也沒有向任何烏茲別克國有防務公司發貨的記錄。王少峰稱,這份報告缺乏事實依據,與事實不符。"

報導指出,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稱,「俄羅斯有足夠的技術潛力來確保自身安全並開展特別軍事行動。這種潛力正在不斷提高」。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則迴應稱,關於中國向俄羅斯提供「援助」的指控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純粹是猜測和故意炒作,並重申中國政府一貫的立場,即反對沒有國際法依據的單邊制裁。

《華爾街日報》觀察指出,雖然俄羅斯有能力在國內生產大部分基本的軍事用品,但在軍民兩用技術方面仍高度依賴進口,如半導體,這些技術對現代戰爭至關重要,而海關和企業記錄顯示,透過那些沒有加入美國牽頭的切斷俄羅斯與全球市場聯繫行動的國家,俄羅斯仍然能夠進口這些技術。許多受出口管制的產品仍在透過土耳其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國家流通。

報導表示,美國官員已表示正調查被禁產品的出口和商業交易,試圖通過在世界各地的外交活動來促進合規,還準備制裁被認爲給克里姆林宮的這場戰爭提供便利的新目標。